陳夢娜
(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實驗小學,浙江 臺州 317300)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活動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而作業則是課堂教學拓展和延伸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有針對性的作業對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東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能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自課改實施以來,在新課標的理論指導下,在我周圍的很多老師對課堂教學都進行了仔細、認真的研究,花費了不少精力,但對作業的研究卻相對比較少,布置作業時基本上就是機械的背誦對話、抄寫單詞和句子,形式比較單一,比較枯燥,沒有趣味性和創新性,學生不愿意寫作業,甚至把寫作業當成了一種負擔,尤其是在我們村小,孩子都生活在農村,家長懂英語的很少,對孩子的作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回家后,沒有人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幫助和監督,所以有不少同學基本上就是應付作業或干脆就不寫作業,這些都是目前我們老師所面臨的問題。針對上述現象,我們學校引入“一起作業網”這一新款app布置作業的方式,同時也提出了小學英語個性化作業的設計與研究這個課題。
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目前我們布置的家庭作業不是背誦就是抄寫,不僅是純粹性的停留在機械記憶上,而且是“一刀切”,沒有從學生的個體差異考慮,忽視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我國學者吳也顯在他的著作《教學論新編》中指出:“作業系統如果安排得好,對學生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改進教學法”。
由此可見,作業的布置形式不能再和以前一樣,讓學生幾遍幾遍的抄寫,這種方式已不能適應現在的教育趨勢,也不再適合現在的孩子,它只能讓學生越來越討厭學習,離我們老師所希望達到的目標也越來越遠,鑒于這種形勢,我們老師就要先反思自己,改變以往的作業形式,設計研究出適合孩子特點的個性化作業,讓學生真正“樂在學海”。
1.《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活動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自然延續和補充,是鞏固、掌握和深化課堂所學知識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
2.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由美國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教授在研究了不同對象的人腦與智能的基礎上,修正了傳統的智能概念,提出人類有九種智能類型,即言語—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存在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人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個性潛能。教育的宗旨在于培養學生成為能夠不斷獲取新知識,全面發展的終生學習者。在教學一門學科時,我們可以進行其他學科的滲透,以開發一種智能為主進行多元智能的開發,尤其是小學英語,更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具有趣味性的作業形式來培養、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已經有許多教師將音樂、繪畫、全身反應、合作學習等形式引入英語課堂的教學,回過頭想一想,這些也一樣可以用到個性化作業中去,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所謂特色作業,個性化作業,是指在普遍性、大眾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增加上獨特、設計自己特色的作業。課題中的“特色作業”可以理解為適合每個學生的作業,作業由老師根據所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差異確定一個或多個主題,由學生圍繞主題進行思維大散發,用自己喜歡的、別具一格的形式自由地表現這一主題,完成作業。
本課題中特色作業的設計和布置利用的是“一起作業網”這一款app,里面的各項任務可以幫助老師設計和布置英語作業,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便利去完成作業,從而鞏固所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同時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而且老師也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了解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斷的發現自己的優點,并鼓勵他們大膽的表現出來,找到最佳切入點,全面發展學生。
1.以《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為理論基礎,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努力設計研究出具有實踐性、創新性、趣味性和開放性的個性化作業,讓學生不再把作業當成負擔,把快樂的個性化作業“一起作業網”帶回家,讓學生真正的快樂學習。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讓“一起作業網”全面引入到學校英語教育,,突破過去形式單一,枯燥無味的一貫做法,創設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徹底改變以往學習英語的態度,讓他們打心底里喜歡英語,養成保質保量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從而提高英語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3.通過研究,使教師改變以往布置作業的習慣,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通過“一起作業網”設計出學生喜歡的個性化作業,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