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媛媛
(江蘇省如皋市如城實驗幼兒園,江蘇 如皋226553)
1923年陶行知先生提出:“天然環境和人格陶冶,很有密切關系?!碑斎惶招兄壬⒅氐沫h境并不在于依賴自然天成,更主要的是在人為的創造?!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上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壞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币虼?,我們在環境創設上,緊緊圍繞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習慣這一宗旨精心設計,從色彩上、造型上、內容上,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教育氛圍,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養成習慣。
在活動室內我們設置了“我最能干”的動態墻飾,分成我會吃飯、我會洗手、我會穿衣、我會游戲等多個版塊,每日幼兒離園前根據他們一天的表現,將幼兒的照片貼在相應的版塊中,讓幼兒隨時都能感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感染和教育。結合主題中《我能,我會》的教學活動,我們把幼兒搭積木、幼兒收玩具、幼兒排隊下樓梯的圖片貼在主題墻內,孩子們一有時間,就圍到主題墻前,看圖講述。在講一講、學一學、練一練的過程中,輕松愉快地學習與同伴友好相處,一起游戲、生活。在室外環境創設中,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愛好,將各種好行為、好習慣的要求同幼兒喜愛的卡通形象結合起來,張貼在樓道內、各種設施旁邊,在賞心悅目的教育氛圍中,隨時隨地地提醒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樓梯口,我們用一只活潑可愛的小狗提醒幼兒不擁擠等。
“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先生的話來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孩子都是在不斷探索和學習中成長的,老師要相信他們的能力,為他們提供嘗試的機會,教給孩子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包辦和代替。所以我們盡可能地利用生活環節讓孩子參與鍛煉。每天吃完午飯時,我們就安排孩子坐在圖畫口袋墻前面休息,這時就需要幼兒自己搬小椅子了。一開始時,由于幼兒剛入園,孩子們情緒不穩定,所以都是老師們幫幼兒搬好小椅子。隨著幼兒逐漸適應幼兒園生活后,我們覺得有必要讓幼兒學會自己搬小椅子。于是,我們利用兒歌《搬椅子》:小椅子,我會搬,兩手抓住放胸前。一個挨著一個放,整整齊齊真好看。向幼兒示范講解搬椅子的正確方法:輕輕搬動椅子,一只手扶椅背,一只手扶椅身,輕輕放椅子不能有聲音,轉椅子時要拿起椅子擺好再坐下。然后借助把把椅子擺成一排,玩開火車的游戲引導幼兒練習搬椅子。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寫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我們說‘生活即教育’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彼鲝埜鞣N知識和技能學習最好在生活中進行,習慣培養更應該如此。
為了使家園溝通更緊密,我們通過“家長園地”,展示有關幼兒常規習慣培養的育兒知識,展示老師和家長在培養孩子常規習慣方面的心得體會,把幼兒一段時間內的表現反映給家長,對特殊幼兒的個案記錄及時向家長反饋,同時也讓家長對我們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家長園地”的“請您留言”反傳給老師。家園同步為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和諧、統一的教育環境,使教師、家長在教育上保持一致性,更利于對孩子的教育培養。
家訪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到孩子在家里的表現及家長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并及時地給予幫助。所以我們不定期地對每個家庭進行家訪,了解每個孩子的生活習慣、自理能力、興趣喜好、個性特點、身體狀況和家庭環境,與家長交流,了解他們的教育觀。同時也與孩子接觸,建立感情。此外我們還建立家長交流群,讓家長們平時積累到的,探索出的一些有效的育兒方法,與其他家長交流分享,家長們有了互相學習,共同交流的平臺,達成了幼兒常規習慣培養的共識。
對一個幼兒園班級來說,是否有良好的常規,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幼兒就不易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也會因總要花費精力來維持秩序而覺得十分勞累,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對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規會顯得尤為重要。在小班的常規培養中,教師的管理工作應做到靈活多變、井然有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幼兒園的各項教育目標,促進幼兒健康、和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