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必霞
(廣東省龍川縣直屬機關幼兒園,廣東 河源517300)
我國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傳統文化是我們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歷史遺產和重要精神財富,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無時無刻不融入在我們的生活中。傳統文化的內容非常廣泛,古文、詩、詞、曲、賦、琴、棋、書、畫、禮、樂、射、御、書、數,對聯、燈謎、酒令、歇后語、成語等等內容,不勝枚舉。傳統文化教育對一個人的思想、性格、品行、禮儀、道德氣質等方面的塑造,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點,此時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可以使其從感官上更好地體驗我國文化精髓,豐富生活知識、陶冶個人情操、充實內心世界。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將傳統文化的精華融入到日常教學和游戲活動中去,以促進幼兒身心共同健康成長。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各國文化開始互相滲透,我國傳統文化也不斷受到國外文化的沖擊,小到幼兒、大到成人,均對國外文化感到好奇,并抱以全盤接納的心態。例如孩子們更愛吃肯德基、麥當勞、披薩,而對中餐不屑一顧;只知圣誕節、情人節,對我國春節、七夕等典故知之甚少;對日本、美國的電影、漫畫情有獨鐘,對哈利波特、變形金剛耳熟能詳,對國產文學、國產動漫嗤之以鼻;幼兒園、學校不斷增設英語教育,教學課本不斷增加外國文章,外教、英語課外班隨處可見,而學生的漢語能力、詩詞歌賦鑒賞能力、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卻每況愈下。
隨著經濟的發展,家庭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父母愿意給予子女更多的愛,但部分家長把傳統文化的教育方式拋在了腦后,給予子女過度的奉獻和縱容,從而把愛而變成了溺愛,導致一些兒童從小就形成了錯誤的觀念和習慣。如不孝敬父母;只知索取,不懂付出;不遵守課堂紀律,擾亂課堂秩序;不懂得尊重他人,自私自利等等。
前述種種跡象表明社會對傳統文化教育重視不夠,傳統文化正在不斷流失,如果不繼續加強教育,我國幾千年積累的優秀文化難以得到有效傳承,久而久之會導致國人特別是兒童道德觀、價值觀缺乏正確引導,內心逐漸變得茫然、空虛甚至數典忘祖,后果非常嚴重。幼兒階段是兒童接受文化熏陶起點,教師必須強化對幼兒的傳統文化教育,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幼兒園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可以使兒童從小正視我國傳統文化,強化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吸收和領會傳統文化的精華和深刻內涵,增強兒童的民族文化底蘊,堅守本土文化的主體性,降低對國外文化的興趣,更好地抵御外來文化糟粕。
孔融四歲即能讓梨,黃香九歲即會溫席,足見兒童品性的培養不在于年齡大小。幼兒接受優良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洗禮,可以更早地知禮數、明是非,樹立正確行為觀念,板正不良行為,養成優良品性,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為其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道德和行為基礎。
如給幼兒講神筆馬良、女媧補天等故事,觀看西游記等名著動畫,激發其對中國傳統神話文學的興趣;通過觀看舞獅、剪窗花、貼福字、包餃子、吃月餅等活動體味中秋和春節等傳統節日,讓幼兒感受我國傳統節日活動和中華飲食文化的特色,增強其認同感。
傳統文化中的童話、歌謠、民間風俗等內容便于展示,非常適合穿插在游戲中。例如耳熟能詳的民間游戲“撈金魚”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游戲不但充分調動每個兒童的運動細胞,還融入了“一網不撈魚,二網下小雨,三網撈到個大金魚”的歌謠,教師還可以在游戲進行過程中為幼兒講一講“鯉魚跳龍門”的傳說故事,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不一樣的快樂,對我國傳統文化會更增興趣和好奇心。
民間教玩具讓幼兒直觀、形象了解到我們的祖輩利用自己智慧創造幸??鞓返纳?,體驗動手的樂趣,同時也可以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在共同制作民間教玩具的過程中,讓幼兒懂得合作、團結的可貴,曾進彼此之間情感。
總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本土文化的支撐,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優點和魅力,懂得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明白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作用,讓傳統文化的種子在幼兒心中生根發芽,并逐漸生長為參天大樹,將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才能保證我國持續立于世界優秀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