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卞文志

央行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這是央行今年以來的第四次降準,此前3次分別在今年的1月、4月、7月,加上此次降準,央行今年已經累計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2.5個百分點。本次央行降準共釋放資金約1.2萬億元,其中用于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MLF約4500億元,釋放增量資金7500億元。
央行發布公告稱,此次降準是為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及創新型企業支持力度。同時央行還宣布,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當前,隨著信貸投放的增加,金融機構中長期流動性需求也在增長。此時適當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置換一部分央行借貸資金,能夠進一步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結構,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進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那么央行此次降準會給樓市帶來什么信號,釋放的增量資金又會給房地產市場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同策房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由于房企融資渠道的重重防火墻,大部分資金無法進入開發領域,房企資金面仍然會很緊張,樓市降價大趨勢不會改變。
本次央行能夠降準的另一個背景,是房地產市場已經得到基本控制。目前受棚戶區改造規模下降影響,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回落;受房地產調控趨嚴以及銀行信貸控制影響,部分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加快回落;一線城市房地產保持價格下跌、成交量收縮的冰封狀態。此外,關于房產稅的討論也在影響市場相關主體的預期。只要房地產市場調控不松,央行降準預計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非常有限。房地產企業仍應做好過冬的準備。
事實上,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住宅開發是大部分房企的主業,以高周轉推動規模擴張是其賴以生存的“法寶”,但隨著樓市調控層層加碼,高周轉的經營模式已難以為繼。以萬科為例,今年上半年存貨周轉天數約1601天,較2017年底的1198天大幅上升。雖然房企銷售存在明顯的季節性特征,年底的存貨周轉天數會明顯低于年中,但從今年的“金九銀十”銷售情況來看,全年周轉速度能否回到3年左右仍是未知數。通常來說,如果非高端項目的去化時間超過3年,將影響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萬科尚且如此,其他中小型房企面臨的資金鏈壓力可想而知。
有業內人士指出,央行這一輪降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保證市場的流動性,主要是小微企業的流動性,精準向實體經濟注水,目的并非樓市、股市。也有人認為,或許最后獲益的依然以樓市為主。
其實,央行此前年內的三次定向降準,已向市場注入近2萬億元資金,加上近5000億元的棚改資金,和上半年的M2增量93410億元,相當于11.841萬億元,已經接近2015年全年M2增量16.39萬億元和2017年全年增量12.63萬億元。 那么此次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流動性,究竟有多少能流入樓市呢? 據業內人士分析,此次降準樓市分得的蛋糕會很少,這是因為,銀行降準與房價并無直接聯系,但其中的牽連不少。從現實情況來看,盡管降準,但對房企來說其狀況是“肉到了嘴邊但吃不到,即使吃到代價也不低”。原因是融資成本不降,如果融資成本仍將在高位,房企能做的就是加快三四線城市項目“周轉速度”。從歷史經驗看,降準有利于銀行發放更多貸款,為購房者提供更多的購房信貸支持;有利于釋放更多住房需求,加大樓市去庫存力度……這些利好應當毋庸置疑。
實際上,就在央行釋放利好當天,財政部也釋放出政策紅利。據新華社報道,財政部部長劉昆說,在積極財政政策作用下,今年減稅降費力度進一步加大。除年初確定的全年減稅降費1.1萬億元的政策措施外,又出臺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支持科技創新等一系列措施,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1.3萬億元。“我們還在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劉昆說,在稅負進一步降低的情況下,預計全年收入能夠完成年度預算,可能還會略有超收。
應該說,近來無論是降準還是減稅降費力度都是較大的。只不過,之前為了應對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們采取的更像是大水漫灌式的貨幣放水。這一次主要是定向調控,更多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及創新型企業支持力度,政策初衷與著力點不同,效果不可同日而語。從外部環境看,當前局勢相比十年前的國際金融危機更加復雜多變。特別是美國肆意破壞國際貿易規則,主動挑起貿易摩擦,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我們的外需受到遏制。
另外,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連續加息,已經使新興市場壓力倍增,面對美聯儲收割“韭菜”,中國維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挑戰也不小。在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保持匯率穩定的同時,又要刺激國內經濟增長,定向調控實乃大勢所趨。其實,眼下最難的宏觀調控還是貨幣政策的調整。一方面,我們必須吸取前一次“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帶來的負面教訓,避免出現新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導致樓市等資產價格泡沫重演;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樓市急速下滑,導致硬著陸,拖累經濟陷入泥潭。當前,中國股市沒什么好擔心的,最大的問題或者說風險隱患還是在樓市,樓市穩健可保經濟穩定,從而也有助于人民幣匯率穩定。
就近來貨幣財政政策,尤其是央行、財政部接連送出政策大禮包而言,對樓市確有利好,因為流動性多了,即使嚴防死守也還是有更多資金流入樓市。對樓市調控來說,當務之急是要保量,在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防范泡沫的同時,應刺激合理需求,保持成交總體穩定。從開發商的角度來說,則要爭取“以價換量”,通過優惠促銷快速回籠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