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 磊
堪察加半島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勘察加半島,充滿神秘色彩。它西臨鄂霍次克海,東瀕太平洋和白令海,長約1250公里,最寬處約480公里,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中部山脈和沃斯托內奇山脈縱貫南北 ,后者與東海岸平行。兩座山脈之間為中央堪察加低地。
冰川
在俄語中,“堪察加”意為“極遙遠之地”。據導游介紹,堪察加半島是地球上平均人口最少的地區,這里面積和日本差不多,但是僅有30萬人口,只相當于中國一個小縣城。島上很多地方都荒無人煙。勘察加首府彼得羅巴普洛夫斯克,是半島最大的火山環繞的港口城市,這里居住著堪察加一半的居民,卻是無法通過公路到達的城市。
冰火交融之地
庫里湖
黎明到來的時刻,我們抵達首府機場。有趣的是,在堪察加的首府抬起頭就能看見阿瓦恰火山,這座火山從不消停,幾乎是在不停地冒煙。它也是阿瓦恰火山群的核心,當地人稱之為“火神”。攀登阿瓦恰火山是堪察加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登上山頂站在火山口上,可以俯瞰整座城市和納里奇瓦自然公園的美景。
火山泉
熱噴泉河上游
壯美的溫泉
堪察加有160多座火山,29座是活火山,其中有19座活火山被收錄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里。除火山外,這里還有許多噴泉和溫泉,可以說,火山與溫泉,是半島的絕美獨特景象。
這一天我們的行程安排是去阿瓦琴和嘎里亞科兩座火山徒步,當地人開玩笑說,這兩座火山是夫妻倆。火山周圍的土地都是黑色的,石頭上很多小孔,越往山上走,腳下的沙地越松軟,走一步,向下滑半步。而且這里的地貌十分復雜,有曲折的洞穴和重疊的地層。一些泉水所含的礦物質把周圍的巖石染成了紅、藍、紫和棕色。
氣候溫暖的間歇泉峽谷位于克羅諾基國家自然保護區里,面積達到一萬多平方公里。每年來這里游玩的人將近有2000人。堪察加半島上的主要城市可以乘坐飛機或輪船,但是進入保護區,最好的方式是乘直升機。一個多小時的飛行途中,可以從空中欣賞一座座壯觀的火山、冰雪覆蓋的山川和晶瑩通透的高山湖泊。
半島上的冷熱噴泉很多,有酸性泉、硫磺泉、氨堿泉,當地人還說了一大堆記不住名字的泉水。據說最大的間歇泉名叫韋孔,每隔三小時就噴射幾分鐘。先是泉孔里注滿出口,而后冒泡沸騰,最后巨大的水柱突然騰空而起,噴射的高度可達十幾米。每次一噴發,整個河谷便籠罩在云霧之中。
噴泉谷絕對堪稱是堪察加自然景觀中的一顆明珠了。穿梭在小間歇泉中,感覺到濺起的滾燙的水花,在水蒸汽彌漫的河谷中行走,呼吸都有點困難,眼前一片白花花。這里有一種特色是在溫泉池里泡出汗后,奔進幾米外的一個野湖,水冰涼。刺激到一瞬間不能說話,冰得全身疼痛麻木。我好奇心爆棚,體驗了一下天然的火山泥浴,溫度真的很高,只能用表層的泥來涂一下,否則應該會被燙傷的。用溫泉水把火山泥洗掉后,皮膚真的有一種滑滑嫩嫩的感覺。
野生動物王國
勘察加半島的阿瓦恰灣,是世界第二大海灣,長約24公里。開出阿瓦恰灣,就能進入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的交界地帶。海水把浮冰推上海岸,一瞬間我們感覺來到了世界盡頭。
在大多數人想來,因氣候極度寒冷,被冰雪覆蓋的勘察加動植物應該很難生存,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這個令人驚嘆的“天堂與地獄連接處”, 因為活火山孕育出了許多溫泉和間歇泉,營造出一種天然的溫暖環境。這里生長著各種植物,甚至有大片的森林,成了大批野生動物的避風港,不少種鳥類也在此棲息。
阿瓦恰灣
島上火山口面積大約有80平方公里,火山熱度使其免于結冰,多達800多只海雕在此度過長達6個月的冬季。庫里湖是歐亞大陸最大的鮭魚產卵場,每年約有800萬條鮭魚洄游。但由于鮭魚產卵之后便死亡,庫里湖成為海雕存放食物的冰箱,盡管漁產豐富,捕魚卻非易事。因為兇猛的金雕也會來這座湖泊分一杯羹。雖然海雕比金雕的體重多三分之二,但是食欲極大的金雕卻擁有超默契的團隊精神。由于金雕的鳥喙尺寸、力量較小,獨自啄開堅硬的冷凍魚鱗,可能得花上數小時。于是它們慣于圍成一圈驅逐競爭者,然后將食物撕碎,一同分享。
半島東方是白令海與太平洋,這里是狐貍的王國。狐貍不冬眠,但它們會長出較厚的防寒狐毛,用來抵擋海邊攝氏零下15度的低溫。
鄂溫克人與馴鹿
虎頭海雕
棕熊媽媽和寶寶
勘察加有1.2萬只熊,棕熊密度在世上數一數二。在冬眠6個月之后,熊的首要任務是清理毛皮,在雪地上打滾可去除堆積泥垢之外,還有御寒絕緣之效。 冰火交融是堪察加景色的獨特之處,所有山谷底下都有熱氣。地溝竄出的熱氣使水面沸騰,噴到空中成為間歇泉。禁食了整個冬季的棕熊渴望新鮮植物,它們必須長途跋涉尋找更青嫩的草原,當作冬眠后的第一餐。雖然棕熊的主食是鮭魚,然而在鮭魚返回的7月之前,它們為了果腹也只能吃素了。東部的間歇泉山谷是棕熊們的天堂,這是充滿沸騰水泡的地熱汽鍋,20個大間歇泉所產生的熱度使得春季氣候較為宜人。動物也懂得物盡其用,長時間冬眠之后,棕熊會盡情享受山谷的宜人環境,甚至泡個熱水澡。這些池塘的水溫可能超過35攝氏度。這里就像棕熊的美療圣地,可以撫慰心情,徹底放松,硫磺溫泉可以幫助清除依附在熊毛上的蟲子。
堪稱“小瑞士”的冰雪小鎮
山丘上的公雷鳥們在那里熱情的求偶,它們為了求愛可以打斗至死。這邊公雷鳥的羽毛漫天飛舞,那邊漠不關心的母鳥卻洗起泥土浴,只在最終矜貴的接受贏家求愛,像個傲慢的公主。
與生機盎然的間歇泉谷相比,死亡谷絕對是一個很詭異的地方,仿佛只存在于傳說里或者是某個恐怖電影的故事里。它坐落在基赫皮內奇火山山麓、熱噴泉河上游,峽谷長2000米,有山澗穿過,河水清澈見底。當地的導游煞有介事地給我們講著“恐怖故事”:在這里,不管是笨重的棕熊,還是矮小靈活的田鼠,有時會難逃厄運忽然猝死。原來在谷底有含硫巖層,純硫裸露,經常溢出有毒的硫化氫氣體。刮西風的時候,峽谷出口被封,毒氣無法升騰消散,來覓食的動物就會中毒死亡。只有吹起強烈的東風和北風時,毒氣才能被稀釋消散,這個時候才是安全的。
在所有這些仿若傳說的風景中,最令人好奇、最想尋找的就是那些在世界盡頭謀生的馴鹿人。從死亡谷去小鎮埃索一路風雪,室外溫度低至零下40℃,行駛在這樣的道路上,順著白色大動脈駛向勘察加的心臟,仿佛有了與世界對話的錯覺。
埃索是勘察加半島的馴鹿貿易集散地,連接著內陸各個馴鹿點和東南沿海大城市。這個大部分時間被冰雪覆蓋的冰原小鎮,也被叫做“堪察加的小瑞士”。如果要去尋找馴鹿部落,就需要在這座小鎮中轉。想象一下,零下40℃的低溫,迎著飄雪泡溫泉,每隔半分鐘就要把頭泡進池中,將結了冰的頭發融化,極冷與極熱,在短時間內交替……沒有公路,只能通過一架米-8直升機,才能抵達馴鹿人生活的地方。這個半島上的交通,都靠這些從軍隊退役了多年的“老家伙”。下飛機后,騎著雪地摩托的馴鹿人就趕來接我們,零下40度的冰原,第一次坐雪地摩托,摩托激起的雪花洶涌撲來,直往胸口和腳脖里灌,這種感受異常刺激!也終于理解了為什么馴鹿人都穿著高至膝蓋的鹿皮靴子。
到達馴鹿人的營地時,眼前的景象完全震撼了眼球,上千頭馴鹿在馴鹿人的驅趕下聚集在一起,不斷在呈順時針畫著圓圈,像在冰雪大地上書寫存在的痕跡……馴養馴鹿的游牧民都是鄂溫克人,常年游牧在俄羅斯勘察加半島的山谷和高原。他們是半島的土著民之一,依靠捕魚、狩獵和馴養馴鹿,已在這片荒原生活了上百年。這個部落有10余人,共養了上千頭馴鹿。鹿角、鹿皮、鹿肉都能售賣,每頭馴鹿價值800到1000美金。所以別看身處荒原、條件艱苦,但馴鹿人可個個都是百萬富翁!
返回的路上抬頭偶爾一瞥,只見蔚藍的天空下一座壯美的錐型火山赫然出現在眼前,積雪的山頂上云霧繚繞,越來越近,美得不真實……這一趟旅行,收獲的不僅是驚訝、震撼、喜悅與感動,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體驗。
小鎮埃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