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洋洋 金環
【摘要】農村問題一直是黨和國家關注的重點。但長期以來,受特定時期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的影響和出于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考慮,形成了“二元經濟結構”,城鄉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拉大。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對支持農村金融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農業 金融 可持續發展
一、發展農村金融服務重要性
一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扎根農村服務農村,具有“支農”特色優勢,有利于改善農業地區金融服務條件,緩解農村金融服務的短缺矛盾。[1]
二加大金融機構的有效供給,提高網絡覆蓋率低的地區金融服務水平,改善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積極支持落后地區經濟發展。
三是積極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不斷搞活縣鄉經濟。
四是改善農村金融市場競爭。目前,壟斷經營的形勢仍然比較普遍,市場結構失序,競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二、農村金融供給概況
按照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融商業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于一體,資金充足,功能完善,服務完善,安全運行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2]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改革試點等一系列重要體制機制的改革,實施和完善了大量財稅,金融支持政策。通過發展創新,引導農業金融機構落實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取得了顯著的成效:1,農村金融機構網點數量繼續增加,基礎金融服務初步得到解決;2.農業金融機構貸款大幅增加;3.不斷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經營業績
三、選擇中國農村金融機構體系發展的路徑
中國的農村金融體系是一個三位一體并且分工合作的農村金融體系框架:以中國農業銀行為代表的商業金融體系; 其次,以農村信用社為代表的合作金融體系;三是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政策性金融體系。但農村金融市場卻并非長期穩定,在這一過程中,農村非正規金融組織也非常活躍,但正規金融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
(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建立“三位一體”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
雖然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金融機構相結合形成的“三位一體”的農村金融體系在中國農村基本形成,但仍需進一步完善。
(二)大力發展立足農村鄉鎮社區的小微金融機構,為農戶和農村小微企業發展提供針對性的金融服務
目前,在中國農村,缺乏真正為小農戶,微型企業,農戶,農民服務的金融機構。
四、創新“三農”金融業務組織管理模式
中國農業銀行已經確定,該國的所有分支機構都將被納入營業部門管理。業務部門主要將支行的所有業務納入業務部門的會計范圍。中國銀行業的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農村金融部改革和監督指導方針”。對農業銀行,農業和農村金融事業部的組織機構,運行機制和監督管理工作進行安排:
(一)金融和農村發展部門的組織框架
總行成立了農業,工業和金融部管理委員會。其職能是制定和完善營業部管理章程,明確業務分部的業務范圍,治理結構,權責分工,資金要求和信息披露。
(二)三農金融事業部的運營機制
一是獨立的資源配置政策。為提高“三農”金融服務的效率,農業銀行在資源配置,會計核算,評估激勵等方面建立了與城市銀行不同的完整操作系統。
(三)農業金融部的風險控制系統
為了控制“三農”問題的商業風險,我們在操作風險方面,農行探索建立了與城市運營不同的“三農”業務風險管理體系。
五、創新“三農”金融服務機制
中國農業銀行在創新農業,農村,農民和農業管理的同時,正在為農業,農村和農民發展金融服務。服務機制上,也進行了嘗試和探索。
(一)創新金融服務方式
借鑒農村信用社的小額信貸,向農戶借貸小額信貸。加大對農民的財政支持和服務力度,滿足廣大農民雙信貸資金的需求。
(二)創新貸款擔保機制
從自身安全方式的實際需要出發,突破傳統擔保方式的局限性,培育或引進龍頭企業參與農村經濟發展,按照“政府支持,農行支持,企業參與,市場運作”這種方式使企業和農民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實現保障手段的創新。
(三)創新貸款定價機制
實行差別定價和風險定價政策,農民小額短期貸款利率基準利率不會增加,中長期貸款利率可能適當上升。不同的擔保方式,如抵押,抵押和擔保的貸款利率上升速度的差異也必須不同。
參考文獻
[1]李樹生,何廣文.中國農村金融創新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12.
[2]中國人民銀行農村金融服務研究小組.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12)[R].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3:3.
作者簡介:郭洋洋(1995-),男,沈陽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金環(1980-),女,遼寧人,沈陽工學院副教授,企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為本文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