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春
【摘要】隨著全球化信息時代的來臨,審計工作也慢慢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信息化審計工作在近年的發展中取得的成績還是比較客觀的,尤其是審計管理系統的應用大大的提高了審計工作的效率。但當前存在于信息化審計發展中的問題就是人才隊伍的建設,技術人才的缺乏、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等情況嚴重影響了審計工作的質量。本文就信息化審計人才隊伍建設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信息化審計 人才隊伍建設 問題 建議
計算機技術在信息化時代普及率越來越高,就審計工作而言,全新的數據式統計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財務收支平衡審計,讓財務審計功能變得更加強大。為了更好的滿足信息化審計發展的需求,非常有必要建立一支高質量的審計信息化人才隊伍,來助力審計機關順利的開展業務。
一、信息化審計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對信息化審計人才建設的認識過于片面
信息化審計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信息化審計實施和信息化審計管理,但在實際操作中人們往往并沒有充分的宣傳信息化審計的效果。這主要是由于各大審計單位的領導層對審計人才隊伍的建設認識不全面,沒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人才對現代審計發展的重要性,進而出現對人才使用不當、培訓工作落實不到位和經費不足等問題,“信息”和“審計”像兩張分開的皮,無法被合理兼用。
(二)信息化審計人才隊伍管理機制不完善
人才隊伍的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從人才的引進、培養到管理都需要合理的機制與規劃,但當前信息化審計人才隊伍的管理機制很不完善,具體表現在,不敢大膽引進涉及法律、項目管理、計算機應用、經濟和土木工程相關的專項人才;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未形成完整的鏈條;對單位的內部資源整合不力,沒有合理調配審計專業和計算機應用專業的人才;審計部門的人員流動性差,極大的制約了后備人才的涌現[1]。
(三)審計人才隊伍的結構規劃不合理
目前,財經類人才依然是大部分審計單位人才隊伍的主要構成部分,比如計算機應用、法律和管理領域方面的專業人才很是缺乏。據不完全統計顯示,多數單位的審計人員中有九成以上都是經濟、會計專業的,與工程建設、法律、和管理專業相關的人才占比不到一成,同時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和審計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是現有的審計人員沒有根據能力和專業知識做好做好規劃。
二、加快信息化審計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合理規劃信息化審計人才隊伍的結構
一方面,要隨著審計工作信息化的發展積極引進不同專業的人才,豐富人才隊伍的專業結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對在崗審計人員進行結構層次劃分,以技術難度、能力要求和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為依據分為一般審計人員、審計骨干和審計專家三個等級。對于一般的審計人員的要求,除了能熟練操作審計軟件以外,還要能處理相應的電子數據審計任務[2];對于信息化審計骨干而言,他們擔負著制定方案、數據分析和安排任務等職責,這類人才具有推動信息化審計工作前進的作用,因此他們要對信息化審計方式熟練操作以外還要擁有靈活應用審計軟件的能力,同時對數據庫的知識有很好的了解;對信息化審計專家而言,他們的主要工作職責就是解決出現在審計工作中的軟硬件問題,以及指導一般審計和骨干審計的工作,因此對這類人才的要求是要同時掌握審計業務知識和計算機編程技術,這類復合型人才是當下最為缺乏的,建議從現有的信息化審計骨干中進行提拔和培訓。
(二)建立并完善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機制
信息化審計人才隊伍建設知識內審審計信息化建設的一部分,因此健全審計信息化建設機制對人才隊伍發展而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當然信息化審計人員要時刻保持與內審管理信息化發展在同一步伐。首先,審計部門需給予機構設置、設備配置、軟件開發和部門權限等方面政策或經濟上的支持,為信息化審計人才隊伍的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為了進一步提高信息化審計人員的審計實戰能力,審計單位可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建立內部審計信息共享機制,讓單位內部的審計信息資源實現共享,創造更多的跨部門數據關聯分析、預警分析和預測分析的機會,讓信息化審計人員進行綜合操練;最后,為了更好的激勵信息化審計人員快速成長,審計單位還需建立信息化的審計和管理考核機制,主要考核項包括審計人員信息化應用情況、審計項目和審計組等,同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加大獎懲力度,助力審計信息化應用的常態化、規范化早日實現。
(三)致力于培養審計人員的信息化思維方式
在審計工作信息化發展的進程中,審計人員對業務作出正確判斷的基礎是樹立信息化思維。在這個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審計單位各個環節工作的開展都依賴于計算機信息和通信技術,面對這種復雜多變的信息技術環境,體現審計人員職業判斷力的重點就在于其是否具備信息化的思維能力,否則,如果用傳統的審理處理思維來分析數據式問題很容易出現審計程序不恰當的情況,甚至沒有準確的發現存在于審計單位財務報表上的錯報、亂報等問題。加強培養審計人員的信息化思維方式不僅有助于組織價值的實現,還能讓組織運營職能得到改善,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點:第一,舉辦計算機輔助審計操作技能大賽;第二,開設審計信息化研討班;第三,邀請外部審計專家開展學術交流活動等,通過營造良好的審計信息化學習氛圍,一步步的讓審計人員樹立信息化思維意識。
(四)建立信息化審計知識技能培訓體系
首先是計算機信息審計系統的入門培訓,培訓的重點內容是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目的在于讓審計人員更加全面的了解信息化審計系統或者軟件的各項基本功能,從而順利的規范后期審計人員的操作流程。其次是初級培訓,初級培訓的對象是掌握了基礎信息網絡審計知識并擁有運用能力的審計人員;培訓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輔助審計、審計原理和審計信息化處理原理等偏向基礎的課程[3]。再次是中級培訓,屬于一種延伸式知識培訓,以具備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審計專業知識的骨干審計人員為主,培訓內容是動態的,隨時根據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水平以及審計工作所涉及的項目范圍變動而決定,最后是專項資格認證培訓,這是為了迎合社會發展對審計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尤其是隨著審計信息化發展和各單位財務業務審計系統一體化發展速度加快,需要更加優質的信息化審計人才隊伍為各企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而審計專家是高水平信息化審計隊伍不可或缺的人才。
三、結語
總而言之,各行各業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都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在這個信息創造價值的時代下,人才始終是全面推進審計信息化發展的關鍵。審計人員就好比公共財政的“守護衛士”,為了讓“守護衛士”在信息化時代的中繼續為公共財政服務,審計機關有必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建立其高水平的信息化審計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王昭,張琦.審計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中的不足及改善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12).
[2]岳濤,高斌.淺議信息化審計人才隊伍建設[J].現代企業文化,2016(30):168-169.
[3]梁敏雯,李明,鐘攀.審計信息化系統建設——人才隊伍角度[J].商,2016(1):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