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由它而生。敬孝立德,行孝守善,是人之根本。培育和彰顯孝德敬畏,是人生道德涵育之始、社會和諧建構之本、國家幸福追求之源。不管世道變遷如何,心養孝德、敬畏孝德,讓社會營造愛敬、養尊的道德風氣,形成純正優良社會風俗,這于人、于社會、于國家都是具有重大的價值要義。
關鍵詞:孝道;孝德敬畏;價值要義
中圖分類號:D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29-0067-01
作者簡介:羅春洪,男,江西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主要從事倫理學應用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人倫關系的道德準則。作為個人品質德行的表現和評判,孝是立身之本,是家庭和睦之本,延伸到社會的道德品行,是國家安康之本,也是人類延續之本。此謂,“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人們成就德性德行、行善處世的起點和根本就是踐行和培育孝德。以孝促行,以孝履德,敬孝立德,建構立身處世的心性秩序,塑造尊孝守善風俗,端莊社會風氣,這對于一個人成長發展、一個社會的和諧穩定、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都是不可或缺的道德支持和精神動力。強化社會孝道認知,彰顯社會孝德影響力,形成社會對孝道的尊崇,讓社會營造愛敬、養尊的道德風氣,形成優良社會風俗,這是社會建設的應有要求。
一、尊崇孝道是社會和諧建構之本
孝德體系是社會道德的基礎。家庭生活是社會生活的基礎,與之對應的家庭道德在整個社會道德體系中處于基礎性的地位。孝道的核心是敬老養老,要求子女關愛、照顧、贍養、孝敬父母,要求晚輩尊敬長輩,讓老人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這既是兒女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情感要求,是成年子女必須承擔的法律義務,也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好壞、道德境界高低的體現。家庭道德與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因此,習總書記在談到社會文明建設時強調指出要注重家庭文明建設,指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薄皬V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社會的好風氣?!毙⒕锤改甘且环N道德情感,也是一種道德責任。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國家。對父母、家庭有責任感,才能對他人、對社會有責任感。一個人的家庭道德責任和義務踐履水平可以映襯其履行社會道德責任和義務水平,強烈的家庭道德責任感,到社會上就轉化為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所以,子女是否孝敬父母,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行為問題,它關系到一個人的道德問題,它關系到整個社會道德風尚的高低;子女是否孝敬父母,也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幸福問題,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讓社會崇尚孝道,敬畏孝德,培養個人良好的家庭品性與品行,使個人能在工作生活中、社會生活中知德而為,向善而行,育化社會良好風尚,這是推進社會善治,實現可持續社會和諧的根本之道。
二、孝德敬畏是國家幸福追求之源
孝道維系著家庭幸福。在中國的家庭生活中,所謂幸福就是“老有所養”并能享受天倫之樂。在社會發展的轉型中,家庭小型化和多樣化,空巢家庭日漸增多,這種親情幸福感尤為凸顯。雖然在國家社會保障和社會財政支持下,各地養老機構不斷出現,表面上似乎解決了其中的“所養”問題,但其中內有的幸福感不得而知。因為,傳統的家庭溫情和人倫樂趣在工廠化、流水式的養老機構內,是不可能有心靈歸宿感和幸福感而言的。這就是現實中很多老人不愿意進駐養老院的心靈癥結,畢竟設施再好的養老機構也不能給老年人以充分的親情關懷,服務再好的護理人員也代替不了家庭的溫暖、兒女的關愛。“家不僅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睂ο喈敹嗟睦先藖碚f,“家”是他們情感的歸宿和生活港灣,甚至是他們生命的全部?!皟号㈨?、含飴弄孫”,“在家中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這些被多數老人視為理想。”“家庭作為提供感情和心理需要的最基本單位,仍然是滿足老人情感需求最理想的場所,也是其他任何人、任何機構所不能替代的?!币虼?,家庭的孝道、子女的孝德是維系生活幸福的心理支撐。
三、結語
毫無疑問,敬畏孝道,尊崇孝德,是老人晚年幸福之求,是百姓家庭精神幸福的內在要義,也是一個國家幸福的歸宿。當前中國,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與西方國家相異的幸福追求是,對親情的渴望遠超過物質條件和價值實現的追求,老年人隨著年歲的增長,期盼心理慰藉和情感滿足成分的需求日益凸顯。子女的孝道遵循和孝德的崇尚,無疑是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呈正相關的比例。培育孝道觀念,踐行孝德規范,使優秀的孝德規范和價值在社會上入心、入腦,讓個人和社會敬畏孝德,弘揚孝德,讓孝道價值成為社會價值首選,道德踐行之始基,在個人德性德行、社會和睦繁榮中塑造優良的社會氛圍,這是幸福中國建構的精神基礎。
[參考文獻]
[1]宋乃裕.中國孝文化讀本[M].廣州:羊城出版社,2013.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鐘茂森.百善孝為先[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