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業剛
摘要:信用證是基于銀行信用的重要支付工具,被稱為“國際貿易的生命血液”。通常情況下,銀行付款的標準是相符交單,盡管UCP600規定了單據審核的標準,但在實務中銀行審核各類提交單據時仍然有各類問題。本文主要從法律淵源的角度論述了銀行審單的依據及相關標準,并從司法實務角度探討銀行審單所存在問題。
關鍵詞:銀行審單;依據;標準
中圖分類號:D922.2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29-0176-02
信用證是國際貿易結算中重要支付工具,依據UCP600第2條,信用證是一項不可撤銷的約定,依此約定開證行對于相符交單予以兌付。出口商所提交的單據作為信用證項下付款銀行能否議付或者付款的根據。信用證下單據的審核對于議付行、開證行以及開證申請人都是重要的事[1]。因而銀行對單據的審核是信用證支付流程中重要的環節,也是銀行兌付還是拒付信用證項下款項的重要依據。
一、銀行審單的定義
銀行審單是指銀行根據受益人或其代表提交的單據,根據信用證條款、UCP600和國際標準銀行實務(International Standard Banking Practice)對單據審核的過程。如果“單單一致、單證一致”,符合相符交單,銀行應當付款;如果出現不符點,銀行則可以拒付。
一般情況下,跟單信用證業務下,開證行承擔審核單據的義務。如果信用證條款中有指定的付款銀行、議付行或者保兌行的,也相應的承擔單據審核義務。信用證結算中,開證行和受益人是信用證交易過程中最主要的當事人,開證行開出信用證后,就承擔了“第一性的付款義務”[2]。國際商會銀行委員會曾明確表示,只有開證行有最終權利決定單據與信用證是否相符[3]。因而,開證行拒付或者付款的決定,取決于單據審核,而這又取決于開證行審單的依據和標準。
二、銀行審單的依據
《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第2條規定,相符交單是指與信用證、UCP600的條款和國際標準銀行實務一致的交單。從這一條規定來看,銀行審核單據是否為相符交單時,所依據的為:信用證、UCP600和國際標準銀行實務[4]。
(一)單據符合信用證的約定
UCP600第4條,確定了開證申請人和開證行之間為契約關系。從信用證結算流程上來看,信用證也應當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產物。法律淵源上看,UCP600和ISBP屬于國際商事慣例,是任意性規則,信用證當事人可以明確修改或排除任一條款的適用。UCP500中曾明確標準銀行實務僅是確定信用證所規定的單據表面上與信用證條款相符的依據。ISBP745在適用范圍中也強調,其也僅在信用證或信用證修改書未明確排除UCP600的適用和修改其條款的效力下,來解釋和適用UCP600。“契約是當事人間的法律”,因而信用證是認定相符交單的首要依據。
(二)單據符合UCP600和ISBP的規定
一般情況下,開證行依據SWIFT報文格式開出信用證。盡管依據M700/701格式,信用證條款規范詳盡,但是信用證不可能對所有單據一一詳細規定和描述,比如單據制作人、日期和所證明內容等。這就需要銀行依據UCP600和ISBP的規定審核單據。
UCP600第一條明確規定,本慣例對一切有關當事人均具有約束力。ISBP745 對 UCP600 的內容進行了細化和補充,使銀行審單時更容易把握,實務中也更容易操作。ISBP只是描述了審單的實務,應當與UCP600 結合進行解讀,不應孤立去解讀。因而只是信用證統一慣例的具體體現,實際上是對 UCP600 所涉及的信用證審單實務的解釋。
盡管ICC在ISBP745的適用范圍第IV段中提醒開證申請人和受益人,應當仔細考慮信用證要求的單據、單據出具人、單據內容和單據提交的期限。關注這些細節就可以避免或解決審單環節的很多問題。但是信用證中不可能對每一單據的出具、內容等作出詳細描述,這就需要銀行在審核單據時援引UCP600和ISBP的規定,予以判斷是否相符。如果信用證條款中未約定提交單據的期限,出口方或其代表提交正本運輸單據時,只要在不超過信用證規定的到期日內,裝運日后的二十一個公歷日內提交即可,這樣就符合UCP600第14條c款的規定。
三、銀行審單的標準
UCP500第13條規定了銀行審核單據的標準,確定單據是否表面(on their face)與信用證相符。但對如何是表面(on their face)相符沒有提供具體的標準。
學理上對于“單單一致、單證一致”,一般稱為嚴格相符標準。司法實踐中,我國法院也遵循單證嚴格相符的這一原則。最高院在審理有關信用證糾紛的各類案件上,積極適用國際商會制定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的規定,同時在審單原則上,也肯定了《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所體現的嚴格相符這一標準[5]。中國最高院在有關信用證的司法解釋,《關于審理信用證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中也確定,審核單據時是否表面相符。司法審判中,如最高院審理的潮連物資(香港)有限公司和中國農業銀行湖南省分行信用證糾紛案中,(案件事實詳見(1999)經終字第432號判決書),適用表面相符這一審核單據的標準。
相較于UCP500,UCP600放寬了嚴格相符這一標準。在14條a款里審單標準刪除了原有要求銀行審核單據時應“合理謹慎”(reasonable care),而是規定銀行審核單據時,確定相符交單的標準是單據本身是否構成表面相符。依據UCP500第13條a款規定,受益人提交單據之間表面互不一致(on their face to be inconsistent with),就應當構成不符點。而UCP600 第 14條 d 款則繼續予以軟化,認為:“單據的內容(data),在參照信用證條款、單據自身以及國際標準銀行實務時,無須與該單據本身中的內容(data)、其他單據或信用證中的內容完全一致(need not be identical to),但不得互相沖突(but must not conflict with)。”UCP600 第 14條 e款也規定,除了商業發票外的其它單據,可以使用不與信用證規定描述相矛盾的統稱。同時,國際商會也在第14條f款新增加了一項審單標準,即“單據內容表面上滿足其功能”(its content appeares to fulfil the function of the required document)。依據UCP600第14條f款規定,如果信用證要求提示運輸單據、保險單據和商業發票以外的單據,但未規定該單據由何人出具或單據的內容。如信用證條款未對此加以規定,銀行對所提交單據審核后確定內容能滿足其功能,并且符合14條d款的規定,就可以接受單據[6]。從這一點看,銀行審核此類單據時,首先審核該單據種類是否與信用證所約定的一致,其次審核內容是否屬于該類單據所要求的基本功能,最后審核單據是否表面上符合“單單一致、單證一致”,如果是,則可以認定單據符合信用證的要求。UCP600對審單的這些規定,體現了國際商會在對銀行審單標準上的軟化的傾向,嚴格一致并不要求“完全一致”,而只要求“不相互沖突” 即可滿足相符交單,因而減少了信用證受益人因不符點而被拒付的風險[6]。
[參考文獻]
[1]李金澤.UCP600適用于信用證法律防控[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95.
[2]林建煌.品讀 UCP600 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38.
[3]胡超.跟單信用證下銀行審單的法律問題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09.17.
[4]張目強.UCP600對跟單信用證項下銀行審單規則的新發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17(2):83-84.
[5]高曉力.信用證審單標準問題研究[J].人民司法,2002,2:35-36.
[6]蘇麗萍.信用證新國際慣例——UCP600探析[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9,1: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