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濤 朱松琳
每年的國慶前后,都是房地產的黃金銷售期,是謂“金九銀十”。
但今年是個例外。
中國指數研究院報告顯示,今年10月1日—7日,樓市成交量降幅顯著,其中,三線城市同比降幅超4成。重點檢測的20個城市成交面積環比下降51.2%,其中17個城市環比下降,占85%。
即使有送車、打折、精裝修等大力度的促銷手段,每天卻只成交幾十套甚至更少的房子,成為多個一二線城市樓市的普遍現象。
同時,關于業主因降價而“維權”或退房的消息也從各地接連傳出,在社會各界引發了廣泛討論。
“我們所有的行為都要收斂聚集到保證‘萬科活下去!”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在萬科南方區域9月月度例會上公開表示,“盡管萬科在2012年就判斷行業進入白銀時代、進入了轉折點,但這只是預測,并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出現真正的轉折。而今天,我們可以說轉折點實實在在到來了。”
房地產市場逐步走向理性,與調控政策的不斷收緊關系密切。
2016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2017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遏制房價上漲”。
2018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為房地產政策走向定下基調。
一系列的政策表明了中央對樓市調控的態度和決心——房價應該回歸理性區間,只有“房住不炒”,房地產市場才能健康、穩定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