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鵬程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的養老選擇變得愈發多元化,有不少城里老人選擇遠離都市的快節奏,來到農村。距離武漢市區100公里的漢子山村風景秀麗,依山傍水。6年前,60歲的諶鄂湘和朋友們從武漢鋼鐵集團退休后,離開了城市,來到這里租下三棟房子,包了一片地,開始了自己的養老生活。
諶鄂湘的房子只有一條小路通向外面,周圍沒有人家,非常安靜。他建了一個很大的鴿籠,又在房前挖了個水塘養起了魚,還養了雞鴨羊和狗。缺水是住在這里的最大問題,諶鄂湘就把屋前的水井挖深,還裝上了電線水管。不過今年雨水少,水井都干了,洗衣做飯都要從朋友家打水過來。
諶鄂湘母親的家在漢口區,“長時間不回來,變化太大,拆遷速度太快了”。除了回家看望老娘,諶鄂湘很少回城里,“現在網絡很方便,平時可以和家人視頻聊天。”諶鄂湘的丈母娘癱瘓在床,母親歲數也大了,老婆就留在市區照顧兩個老人,兒子隨了他的性格,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國外,邊工作邊旅行。
6年前,計劃在漢子山村養老的一共有五個人,現在堅持下來的只有諶鄂湘和另一個師傅。另外三個或因家里有事回到了城市里,或因性格不合,沒有辦法長期相處而離開了。不過有離開的也有加入的,今年5月,諶鄂湘的發小——潘長清夫妻倆就搬了過來。
潘長清今年65歲,和諶鄂湘一起上學、下鄉、回城參加工作,后來潘長清從武漢鋼鐵集團調去了武昌船舶重工集團,倆人從此失去了聯系。今年3月,諶鄂湘回農村養老的事上了新聞,潘長清的妻子湯惠芳看到了,就通過村書記找到了諶鄂湘,并決定留在這里養老。
“我是為了老伴犧牲了自己。”湯惠芳的城市生活很豐富多彩,每周會去老年大學學舞蹈,時常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來到農村后生活反而單調了,但是為了老伴的身體,她覺得值得。“住在農村環境特別好,平時自己種些蔬菜養些雞鴨,綠色又健康。不過這里沒有公共交通,出行是個很大的問題。”
自從諶鄂湘下鄉養老的事成了新聞后,每天來漢子山村參觀的老人川流不息,其中大部分是抱著來玩玩的心態,也有少數真正想住下來的,他們會請諶鄂湘幫忙找房子。
游客們正在收拾桌子,潘長清端來了新鮮的魚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來農村養老。”諶鄂湘說,“只適合60歲到70歲生活能夠自理、有農村生活經歷的老人。如果沒有農村生活經歷,還是挺難呆得住的;如果歲數再大一點,在農村生活就很不方便了。”
越來越多的城市老人來到漢子山村尋找房屋養老,如今已經有30多戶。林慶和謝春俊夫妻倆在漢子山村呆了已有兩年多。林慶此前在武漢的一家金融公司,內退后夫妻倆帶著86歲的老母親來到了這里養老。
林慶租了一個二層的毛胚樓房,租金一年兩千,簽了五年。謝春俊說,其實回到農村養老成本反而提升了,租房雖然便宜,但裝修費用昂貴,而且偶爾還要回到城里居住,所以城里房子的物業、網絡、電視費都得交著,回到農村養老其實是兩份開銷。
早飯后,謝春俊要回城處理房子的事情,順便拖了一整箱村里的特產送給親戚。“農村和城市生活差距還是挺大的,來農村要耐得住寂寞。”林慶說,“村民大部分很淳樸熱情,但多少還是有些文化差異的,有些老人甚至一輩子都沒有去過武漢市區,所以有些話題聊不起來。如果自己沒有一些興趣愛好,在農村里長期生活還是很有挑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