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帆
(青海師范大學,青海 西寧 810008)
人口系統是一個動態系統。人口是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人口的趨勢將影響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準確的人口預測為區域規劃和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具有偉大的理論意義準確預測人口發展趨勢,建立合理的人口布局。種群預測的模型選擇和預測參數的科學確定是最重要的兩個基本步驟。本文根據中國青海省海西州2005-2016年度人口統計數據,采用馬爾薩斯模型對海西州2030年人口進行預測。
人口基本國情和國家力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最活躍的和唯一的主觀能動性在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的數量直接影響到區域的經濟發展,資源消耗程度、生態環境質量。環境人口容量有限,人口的快速增長和規模的擴張必然給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巨大壓力,還有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生存面臨嚴重威脅。合理的人口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對制定區域相關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區域人口政策和社會決策的科學依據。對人口進行預測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自然增長率和人口轉移算法,但這些方法在計算中更具有外部影響,如人口政策、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醫療水平等。
對限制性因素和海西州人口數據的特點,不同需求的原始數據序列與各種預測模型相結合,通過馬爾薩斯模型,根據2005-2016年度統計數據的總人口。綜合考慮各種方案的預測值,預測海西州2030年常住人口。城市人口規模的合理準確預測是城市和區域規劃中首先要考慮的因素。
該模型由英國人口統計學家馬爾薩斯(Malthus)于1798年提出,其原理是人口增長率可以看作是一定時期內的一個數字。人口預測的指數增長函數為式:Pt=Po(1+r)n
式中,Pt為預測預測年的人口規模,Po為基準年的人口,r為年均人口增長率,n為預測年減去基準年。
海西州位于青海省西北部,1954年西藏自治區蒙古族自治州哈西州,海西州有兩個市級行政單位和三個縣級行政單位。地理坐標位于東經90°~ 99°042,北緯35°001 ' -39°02′,它長837公里,寬486公里,總面積3258萬平方公里,占青海省45.17%的面積。海西州歷史悠久,但由于地理、氣候等地理因素,海西州人口在青海省相對較少,人口主要集中在格爾木、德令哈等城市。改革開放以來,海西人口增長呈現穩定增長態勢。海西州民族以漢族為主,蒙古族、藏族、回族、撒拉族民族和人口的漢族人口在總人口的66%,少數民族占34%甲州海西地區的國家人口在2010年。海西州人口主要分布在其兩個縣級市內,分別是:格爾木市人口分布最多,其次是德令哈市,使得海西州城鎮人口較多,這也是海西州城市化水平在青海省最高的原因。
根據海西州人口的發展狀態,高,中間低的選擇三個方案預測,然后選擇人口增長的自然率最高(20.47‰)解決方案,高人口增長的平均年增長率(13.1‰)中解決方案,和的最小值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低(5.7‰)是解決方案的人口來自甲州海西地區2006-2016年的數據。根據馬爾薩斯模型,以2005年為基準年預測海西州2006-2030年的高、中、低三個人口計劃。計算結果顯示,海西州2030年總人口將達到69.59萬人。
理論和歷史模擬檢驗表明,模型擬合較好,因此將其用于海西州2017 - 2030年人口總量的模擬和預測。結果表明:(1)模型通過了種群預測檢驗,匹配精度較高;(2)計算模型預測結果的相對誤差,并利用測試值驗證模型的預測精度。(3)因為馬爾薩斯模型比線性回歸模型,這個模型被用于人口預測研究:它將在2030年達到69.59×104人。
馬爾薩斯模型很多有限的生存空間,其中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文化水平和人的傳統意識對出生率和死亡率有重要影響,但被忽略了,模型本身也有一些局限性(胡適2009)。必須考慮到所考慮的因素,并做一個更簡潔的因素數目。馬爾薩斯模型適用于人口基數較小、增長較快的情況,與本文數據吻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