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軍
(3208231979****4279,江蘇 宿遷 223800)
在生態河道建設過程中,生態護坡既能發揮著護坡的作用以及保護生態的作用,又可以實現防洪排澇的效果,充分發揮自身水土的保護作用,促進河道周圍環境的穩定發展。但是傳統的生態護坡技術卻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所有必要針對生態護坡技術在生態河道建設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從而結合實際情況優化生態護坡技術,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效促進人類、社會、自然的協調發展。
生態護坡主要就是將土木工程與生態環境保護進行結合,通過植物的自然生長特征來實現岸坡穩定、岸坡綠化、適宜欣賞又適合人們居住的效果。也就是說既要達到防洪排澇的標準,又要處理好水安全、水環境、以及水環境等方面之間的關系從而維持生態效應。一般情況下,生態護坡主要包含以下四種類型:第一直立式生態護坡,第二斜式生態護坡,第三臺階式生態護坡,第四復合式生態護坡。第四種護坡類型是將前三種結合在一起的類型,是在我國城市河道護坡中應用最為廣泛一種類型。
在生態河道的建設過程中,生態護坡技術的應用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第一,岸坡穩定性原則。生態河道極易受到河流的沖刷,出現河道岸坡失穩的現象。所以,一定要以岸坡穩定性為基礎進行生態護坡的設計,確保各項參數的科學合理性。第二,就地取材原則。在生態河道的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現場自然環境的調查,就近采購本地植物和建設材料,從而嚴格控制施工成本,并將護坡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減少生物資源、土地資源以及各種能源的應用,確保生態護坡與自然環境協調的最大化。第三,合理分配資源原則。在進行生態河道建設的過程中,要想應用生態護坡技術,并確保應用效果最大化,就要科學合理的分配資源,避免出現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現象。第四,人與自然相協調的原則。河道護坡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類與自然的協調發展[1]。
一般情況下河道兩岸有著完整的生物鏈,水體、土壤與周圍生物之間也處于動態循環中,彼此之間不斷地產生物質交換與能量交換。而傳統的護坡技術主要是把整個河岸通過混凝土材料進行封閉處理,而這嚴重的破壞了河岸兩旁水體、土壤、生物之間的能量循環與物質交換,破壞了河道兩岸原本的生物鏈,使得很多植物、生物物種瀕臨滅絕。且河流生態系統水體自凈能力變弱,自然生態系統恢復緩慢,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
針對一些天然河道的改造,傳統的護坡技術將混凝土大量的堆砌到河岸兩旁,甚至在施工材料中添加不利于水體的抗凍劑、膨脹劑等,嚴重破壞了原有生物的生存環境,同時也影響了天然河道的水質、以及水環境,引發水質惡化、水體污染等問題,進而也影響了附近居民的生存環境,嚴重限制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
傳統的護坡技術通過混凝土使得護坡斷面整齊劃一,添加了現代都市氣息,但是卻導致河岸兩旁的生物物種越來越少,水邊環境越來越差,河岸帶的自然生態景觀受到嚴重破壞,嚴重違背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規律。
生態河道的建設離不開各類型植物的種植。對此,建議做好以下幾點。第一,結合當地氣候特點選擇適合生長的植物,重點選擇根系相對發達的植物,這樣可以減少土壤的流失,優化土壤環境。注意植物物種的多樣性,促進河岸生態平衡的發展。第二,嚴格生態河道的建設方案,優化生態護坡的設計,防止部分地區因季節變化導致溫差過大,影響生態護坡功能的發揮。第三,合理選擇建設材料,提升生態護坡效果。
在生態河道建設過程中,可以使用土工材料的生態護坡。也就是說先將碎石種植型土壤與噴塑金屬網相結合,形成一種復合種植基。復合種植基可以為河道內的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同時又可以很快適應地基情況,尤其是在水流速度較快的河道中,可以突出表現為抗沖擊能力強、不易腐蝕、柔性高、整體性好。
土工材料與草皮相結合的生態護坡方法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生態護坡方法,主要有兩種應用形式:土工格形式與土工網墊形式。無論是土工格形式,還是土工網墊形式,都是通過PE等高分子材料組成,具有耐腐蝕性、安全性強等優勢,可以與碎石、草籽、土壤等相結合可形成植物生長系統。之后再通過焊接的方式將多層網墊與之連接,形成網狀空間。這個網狀空間非常適合草籽的生長,當草籽長出后就會與網狀空間重新組成一個完整的結構。另外,土工格方式則是在格子內進行植物的種植,可以增強土壤的穩定性。
在生態河道的建設過程中,植被性多孔生態混凝土的生態護坡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護坡的吸水能力。同時可以在多孔混凝土的縫內種植植物,發揮防洪功效的同時改善植物生長的土壤環境,增強土壤的穩定性,從而對河道起到保護作用。
在生態河道的建設過程中,河道沿線的很多地方都存在著大量的企業和小區居民。為了給附近居民和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生活環境,需要加強污染水治理工作,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對此,建議在進行生態河道建設的過程中,使用截污納管來將污水引到污水管道中,然后再通過河底疏浚的相關措施來把聚集在河底的淤泥挖掘出來,提升河道的水質[2]。
綜上所述,在生態河道建設過程中,生態護坡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防洪排澇的作用,維護河道兩岸的生態平衡。所以,要優化植物固土法的植被生態護坡的應用、土工材料的生態護坡的應用、土工材料與草皮結合的生態護坡的應用、植被性多孔生態混凝土的生態護坡的應用等,同時還要加強污染水的治理工作,最大限度的提升生態河道建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