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耀輝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青海地質勘查院,810000)
礦區銅礦化具有兩種類型:①、產于典中組矽卡巖和矽卡巖化凝灰巖中的層狀、似層狀礦體,是本區的主要礦化類型。該礦體與地層的產狀基本一致,呈近北北西向展布,②、③、④、⑤號礦體均屬此類型,②、③號礦體及其以下的隱伏礦體⑥、⑦、⑧、⑨、⑩、?、?、?號產于背斜的北側,皆賦存于整個大的矽卡巖層位中。④、⑤號礦體及其以下的隱伏礦體?、?號產于背斜南側,走向基本一致。②產于構造蝕變帶中的脈狀銅多金屬礦體,明顯受近南北向斷裂構造的控制,①號礦體為該類型主要礦體。
1、①號銅礦體受控于構造蝕變帶。
2、②號銅礦體受控于矽卡巖化的層位,與地層產狀基本一致。
3、③號銅礦體賦存于Ⅱ號礦體下部,地表由LT4-1、LT4-2、LT-4、LT-5控制,中部由PD4控制,深部由鉆孔ZK1002、ZK2002、KZ402、ZK0001、ZK0702、ZK0801控制。
4、④號銅礦體受矽卡巖化的層位控制,地表由TC6-4、LT6-0、LT6-3、TC6-9、LT10-0、TC6-15控制,中深部由鉆孔ZK0002控制。礦體分布于08線~15線之間,地表出露長度約380m,局部控制斜深180m。
5、⑤號銅礦體賦存于Ⅳ號礦體下部,受矽卡巖化的層位控制,與Ⅳ號礦體大致平行,類型相似。
6、⑥號銅礦體賦存于詳查區西部部,礦體呈隱伏狀態,主要由鉆孔ZK1501、ZK1502、ZK1101、ZK701控制。礦體呈似層狀,形態簡單,局部存在分支復合現象。
7、⑦號銅礦體賦存于⑥號銅礦體下部,礦體呈隱伏狀態,主要由鉆孔ZK1501控制。
8、⑧號銅礦體賦存于④號銅礦體下部,礦體呈隱伏狀態,主要由鉆孔ZK1102,ZK702控制。礦體呈似層狀,形態簡單,局部存在分支復合現象。
9、⑨號銅礦體賦存于③號銅礦體下部,礦體呈隱伏狀態,主要由鉆孔ZK702控制。
10、⑩號銅礦體呈隱伏狀態,賦存于⑧號銅礦體下部,由鉆孔ZK702單孔控制。
11、?號鉛鋅礦體呈隱伏狀賦存于構造破碎帶中,容礦巖石為硅質白云質蝕變巖。
12、?號銅礦呈隱伏狀賦存于深灰色礦化石榴子石、綠簾石矽卡巖,細-中粒變晶結構,塊狀構造,主要脈石礦物成分為石榴子石、綠簾石、綠泥石、石英、方解石等。
13、?號銅礦體呈隱伏狀賦存于深灰色礦化石榴子石、綠簾石矽卡巖,細-中粒變晶結構,塊狀構造,主要脈石礦物成分為石榴子石、綠簾石、綠泥石、石英、方解石等。
14、?號銅礦體呈隱伏狀賦存于灰綠色蝕變巖中,交代結構,塊狀構造,蝕變以綠簾石、綠泥石化為主,少量絹云母化,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銅礦、黃鐵礦、孔雀石等,呈星點狀、細脈狀分布,礦化巖石與圍巖呈漸變過渡。
15、?號銅礦體呈隱伏狀賦存于深灰色礦化石榴子石、綠簾石矽卡巖,細-中粒變晶結構,塊狀構造,主要脈石礦物成分為石榴子石、綠簾石、綠泥石、石英、方解石等。
16、?號銅礦體呈隱伏狀賦存于深灰色礦化石榴子石、綠簾石矽卡巖,細-中粒變晶結構,塊狀構造,主要脈石礦物成分為石榴子石、綠簾石、綠泥石、石英、方解石等。
17、?號銅礦體呈隱伏狀賦存于灰綠色蝕變巖中,交代結構,塊狀構造,蝕變以綠簾石、綠泥石化為主,少量絹云母化,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銅礦、黃鐵礦、孔雀石等,呈星點狀、細脈狀分布,礦化巖石與圍巖呈漸變過渡。
18、?號銅礦體呈隱伏狀賦存于灰綠色蝕變巖中,交代結構,塊狀構造,蝕變以綠簾石、綠泥石化為主,少量絹云母化,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銅礦、黃鐵礦、孔雀石等,呈星點狀、細脈狀分布,礦化巖石與圍巖呈漸變過渡。
除上述礦體外,在北區1;5000簡測范圍內,共發現銅、鉛、鋅、鉬礦化礦化點18個。對這些礦點地表沒有進行槽探和剝土控制,深部也沒有進行工程了解,僅通過揀塊樣對礦化情況進行了了解。
根據成礦地質環境、礦石的礦物組合、礦石結構、構造及不同脈體間的相互穿插關系等,可將成礦作用劃分為晚矽卡巖期(磁鐵礦期)、石英-硫化物期、表生期。晚矽卡巖期(磁鐵礦期)形成的金屬礦物以磁鐵礦為主,其次為少量黃銅礦、鏡鐵礦等;石英-硫化物期形成的金屬礦物有黃鐵礦、黃銅礦、斑銅礦、輝銅礦等;表生期形成的氧化礦物主要有輝銅礦、孔雀石、藍銅礦、銅藍、褐鐵礦等。
在這一階段,由于形成溫度逐漸降低至500℃~400℃,因此揮發份作用逐漸明顯增加,其和硅酸鹽等組分形成含水的硅酸鹽礦物,包括陽起石、普通角閃石、綠簾石、綠泥石等。在這一階段,溫度降低到近臨界溫度,因此礦液中的鐵質便不再參加到硅酸鹽礦物的晶格中,鐵元素的活動性減弱,構成單獨的鐵礦物磁鐵礦,磁鐵礦開始析出并大量堆積。
這個時期由于溫度大大降低,SiO2不再和Ca、Mg、Al、Fe等結合形成矽卡巖類礦物。由于活潑性減弱,因此獨立形成大量的石英SiO2。也由于溫度降低,熱液中含有大量的金屬組分和礦化劑H2S等結合形成大量金屬硫化物。在這一階段,溫度下降至300~200℃,相當于中溫熱液階段,形成的主要脈石礦物有綠簾石、綠泥石、碳酸鹽礦物、石英等,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銅礦、斑銅礦、鏡鐵礦、黃鐵礦等。
礦床出露或接近地表時,在表生作用(包括機械破碎、氧化、分解和淋濾)的影響下,發生各種變化。表生期形成的氧化礦物主要有孔雀石、藍銅礦、銅藍、輝銅礦、褐鐵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