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蕪湖市南陵中學 程黎明
核心素養是近年來列入各學科教育目標中的重要培養能力,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可終身受益的良好品質和綜合能力。而核心素養在高中數學中的體現旨在培養學生的拓展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高中數學作為高中所有理科門類的基礎和工具課程,怎樣運用高中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和其他課程的數學問題就是核心素養在高中數學中的體現,而基于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策略也一直是高中數學教學課程的重點。本文就以此為課題,探討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高中數學一直沉浸在題海戰術中,通過多學多練來總結問題規律,發現解題套路,卻不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這樣就導致了一個問題,學生可能對基礎知識和解題思路把握得很清楚,但是對于知識的運用卻感到匱乏。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同樣類型的題目,放在數學課程中學生可能覺得很簡單,但是換個外殼,出現在其他科目的課程中,比如物理,就會讓學生茫然失措,感到無從下手,這就是傳統模式帶來的弊端。
而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得從課堂入手,提高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多從實際問題出發,引導學生來考慮知識點可能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不僅理解每一個公式、每一個知識點,更要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能夠結合其他方面解決實際問題。
比如在學習函數和方程這一課題時,老師可從現實入手,提供函數和方程在實際生活中和其他課程中的應用,讓學生從一開始接觸這類課程就關聯到實際應用,而不單單是對于函數本身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樣當學生遇到此類問題時,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用函數和方程來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靈活運用能力和知識拓展能力。
在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中,老師一直是作為整個課堂的中心,學生主要扮演旁觀者的角色,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揮空間,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同時也使得學生沒有了參與感,對課程重點的理解不深刻,對知識把握不牢固,經常有上課聽明白下課就忘光的尷尬場面。
所以,我們要提倡將教學重心向學生轉移,課堂教學多用提問和互動的方式進行,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主動性,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和運用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欲和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科的教學質量。
比如在學習立體幾何的三視圖這一課時,由于幾何特有的空間想象能力對有些學生來說是重點和難點,對知識點的理解不夠透徹,那么,我們可以使用互動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制作多面立體幾何模型,通過模型的制作過程和課堂講評來讓學生理解三視圖的立體感和直觀性,從而加深學生對于三視圖的理解和空間想象能力。
不可否認,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無論是未成年人還是成年人,當某一件事情圓滿完成時,都會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勵和認同,運用在教學方面同樣如此。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中,老師的作用更像是一臺負責完成任務的機器,負責傳授知識點,對錯誤的問題和方向進行指正,而不會考慮學生對知識掌握后需要的心理滿足和認同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獲得知識的動力也就來源于迫不得已的學習壓力,被迫接受文化傳承和知識灌輸,這就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從而使教學進度和質量事倍功半,甚至可能起到反面效果,與如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大前提背道而馳。
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則需要從改變教學模式出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具體方法有很多,積極開展教學評價就是其中一種,通過教學評價的開展,鼓勵有進步和優秀的學生,督促落后的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僅感受到學習的壓力,還有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和探究欲,讓學生認識到學習不光是為了自身的前程和父母老師的期望,學習本身就是一個自我實現和自我提升的過程,從而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那么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自身素質自然就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高中數學作為高考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其教學質量的好壞不僅關系著數學學科本身,還關系著整個理科學習效果,更關系著每一個學子的未來。作為高中數學任課老師,我們每一個人肩上的擔子不可謂不重。在新時代大環境的要求下,在培養核心素養大方針的指導下,如何改變教學方式,如何轉移教學重點,是我們每個老師都應該盡心研究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