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偉
中職院校是為社會培養技術人才的重要場所,這種教育特殊性也對中職語文教學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相關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培養,而且還要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及日后就業需求,構建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這樣才能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使其得到全面化發展。
中職學生的日常生活豐富多樣,在這些生活內容中,既含有學生眼中的大自然資源,又有學生對社會生活環境的認知資源,無論哪種資源內容,都覆蓋率了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具有取之不盡的應用特性,因此,要想實現中職語文教學的生活化,相關教師就要積極的將這些生活資源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以期盡早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課間休息時,教師可以利用短短的課前十分鐘,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生活化演講活動,如:“怎樣和陌生人交談”、“自我介紹”“假期打工經歷”等,通過這些演講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日常生活的關注度,利用自身的邏輯思維去
去觀察、感悟生活,而且還能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之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中職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處在校園中,因此,學校是其學習語文的重要載體。而要想實現生活化的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日后發展指引正確的方向,中職語文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實踐中,建立語文化的學校生活。例如,應聘學生干部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正確進行自我介紹;與同學之間產生誤會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致歉信來緩解彼此間的關系等,學生通過這些生活實踐,既鍛煉了自身的交際能力,又提升了表達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擬寫會議通知、模擬記者采寫新聞、編寫校運會文章等,以便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之在學校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的作用和興趣。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社會生活是其展示語文學習能力的最重要場所,因此,要想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實現其生活化教學目標,就要鼓勵學生將自身所學的語文知識充分的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例如,在進行寫信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與自己的親朋好友進行通信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書信格式的印象,而且還能通過社會實踐來實現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評價和審核,從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語文知識的實用價值和應用興趣。
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啟蒙老師,良好的家庭生活,可以很大程度上促進中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語文教學活動時,就可將學生家庭生活的特點,有效的引入進來。例如,讓學生回家參加家務勞動,進以與父母共同體驗勞動的辛苦,以便為日后進行寫作時,積累生活素材;再如,教師可引導學生與父母進行談心,將自身的學習困惑和生活困惑告知家長并與家長共同進行探討和分析,這樣既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又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語文教育的源泉來自于教師日常生活的積累和對生活的感悟,現行的中職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深刻的反映出作者的生活信息,相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常常會與作者產生共鳴,喚起其內心的基礎生活經驗,進而通過主觀理解,來對現實生活、社會生活以及家庭生活形成一定的認知度。但由于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加之課文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導致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和理解也產生了很大的難度。
因此,要想改善這種教學現狀,教師就要根據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來拓展教材內容,以便使學生通過親身體會,更好的理解和學習課文內容。例如,在學習《托起草原》一文時,教師可以將一部分教學內容設計成與之相符的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夏季新雨后的草原景象,從而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草原風光。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這課的學習內容拓展到課外,通過收集資料,來了解草原文化,進而深刻理解文章的文化內涵,培養自身的民族意識,樹立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良好價值觀。
綜上所述,中職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有效實現,不僅可以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為其現實生活以及日后就業創造良好的服務,而且還能優化中職語文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彌補以往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弊端。因此,中職語文教學必須走生活化的道路,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這樣才能加強中職語文教學的實用性,促進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
[1]李蘭.對中職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 [J].課程教育研究,2017,03:111-112
[2]鄧婉華.對中職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17,0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