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燕
(江蘇省海門市六甲初級中學,江蘇海門 226155)
俗話說:“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在課堂教學中,導入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成功的導入,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可以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為課堂增添新的活力,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1]。作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新課改的推進下,應將自主、合作與探究融入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獲取新知的內驅力,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當代教育體制對信息技術教師的要求。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學生的思維活躍于懸念。懸念是指對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和現(xiàn)象充滿著好奇的心理。懸念導入法是以認知為基礎,通過精心設疑,以驚奇學生的方式,展示出他們尚未掌握的知識內容,并使他們產生疑惑,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讓他們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加以嘗試解決,并在此過程中進行反復推理和練習,從而加快新知內化的歷程。
例如,在教學圖片制作中“用仿制圖章工具修飾圖片”一課中,筆者首先出示兩組照片進行對比:第一組照片中的兩張照片,一張照片中女孩臉上很光滑,另一張照片中女孩臉上有痘和斑;第二組照片中是同樣的風景,第一張照片草地都是嫩綠色,而第二張照片草坪中還存在枯草。通過兩組照片的對比,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兩組照片都是以第二張照片為基礎,經過修圖得到第一張完美的照片。因此,筆者根據(jù)對這兩組照片的展示,首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你希不希望讓自己的照片更加完美?出去玩留下的風景照片,畫面中的次要內容,我們可不可以將它們處理掉?那么我們利用什么軟件可以完成上述圖片的制作呢?同學們可能會想到使用photoshop的相關功能來處理圖片,同學們集思廣益,思考可以使用什么功能?比如,橡皮擦、魔術棒等,根據(jù)自己的想法進行嘗試。”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導入,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思考和嘗試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在教學過程中,合理使用舊識引入新識來銜接教學內容,對課堂教學有著積極的作用。有效地使用知識遷移來解決課堂中所面臨的問題,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舉一反三能力都有一定的幫助。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對舊的知識進行復習操作,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引領他們走進新課學習。
例如,在教學視頻文件中“視頻文件類型與播放”一課中,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圖片文件的擴展名的查看方法,筆者就對學生進行設問:“我們以前學習過圖片的文件類型,你還記得你是如何來查看圖片的擴展名的嗎?”然后,讓學生自行查看文件擴展名,并讓他們進行演示;隨后,筆者再對學生進行設問:“我們生活中有視頻文件,你知道的視頻文件的類型又有哪些呢?”學生集思廣益,會想到.avi .mpeg .wmv等;接著,筆者再將課前準備好的視頻文件類型發(fā)送給學生,讓他們根據(jù)圖片文件查看擴展名的方法進行視頻文件擴展名的查看;并在查看完成后,嘗試播放視頻文件。由于課前準備的視頻文件包含.f l v,計算機中自帶的播放軟件不能直接播放視頻。筆者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想使用其他視頻播放軟件,可是計算機中并沒有安裝,你應該怎么辦呢?”學生再次聯(lián)系舊識,可以自行從網站中下載。筆者提供常見的視頻播放軟件,學生可選擇其中一種進行下載,并播放視頻。
對于初中信息技術而言,其更容易出現(xiàn)知識間的聯(lián)系,學生們可以根據(jù)以往學習的打開文件的方法,遷移到其他軟件中,從而學會其他軟件的打開方式。因此,合理利用銜接導入法,可以更好地利用知識遷移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2]。
情境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設置情景,讓學生融入情境中,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技能,同時也要使他們在掌握技能的基礎上,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合理使用情境導入法,可以使學生更快地融入本課的教學環(huán)境中。
例如,在健康上網中“上網引發(fā)的負面影響”一課中,首先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設定情境:對話框中出現(xiàn)“恭喜你中獎了”“您的QQ號被抽中為優(yōu)質號碼,請將該消息轉發(fā)至五個群,就可以升級”等畫面,讓學生對這些消息進行辨析。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此類消息都是日常上網中常見的虛假消息。接著,筆者引入本課內容:上網的負面影響。本節(jié)課由于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容易引發(fā)他們共情。對初中學生而言,網絡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都有著一定的地位。作為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師,教導學生合理地使用網絡顯得尤為重要;而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在引入新課時,往往會直接說出網絡中的負面消息為大家?guī)淼呢撁嬗绊憽W生往往較為依賴網絡,教師直接說出其缺點,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越發(fā)依賴網絡。此時,可以通過由教師先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如“教師在做題過程中遇到一道難題,并且沒思路來解決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根據(jù)這個情景,學生可以通過在網上找到這類題型,從而找到解題思路;在此同時,對學生進行設問:“那么,這會不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呢?”有的學生則會說:“這種情況會導致我們遇到問題,不會主動思考,完全依賴網絡,使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
初中信息技術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對于信息技術課堂而言,其中涉及的概念較為抽象化。合理地使用實例進行導入,可以使抽象知識具體化,不僅能有助于學生主動理解知識,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還能啟發(fā)他們的思維,提升他們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flash動畫制作中“元件和補件”一課中,筆者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出示一個地球自轉的影片剪輯元件和該影片剪輯元件繞著太陽旋轉的引導線動畫。由于動畫生動形象,學生在看到這個動畫時,首先會被這個動畫吸引。此時,筆者再對動畫進行分析,介紹元件的三種類型。在制作地球自轉時,插入影片剪輯元件;并在影片剪輯元件編輯窗口創(chuàng)建遮罩動畫;最后將庫面板中的影片剪輯元件拖拽到舞臺上,制作出引導線動畫。在此過程中,制作遮罩動畫時選用形狀補件,制作引導線動畫選擇動作補件,對比兩種補件動畫,學生總結兩種補件動畫的區(qū)別,教師加以總結,從而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
總之,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應合理地使用懸念導入法、銜接導入法、情境導入法以及實例導入法,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和發(fā)展的全過程;并強化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完成良好知識體系的構建,使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真正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