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東洲中學 李春雷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生本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如果能夠被科學有效地應用到數學課堂中,必然可以全面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廣大教師需要積極主動地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形式,創新教學方法,基于“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開展教學活動,打造生本課堂,從而全面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效率,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打造生本課堂,是為了培養學生們探究、合作等綜合能力,因而,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必須要充分地發揮學生們的主體作用,打破傳統的師生觀念,讓學生們以“參與者”的身份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真正踐行“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比如:在講解“豐富的圖形世界”這部分內容時,首先,教師進行情境引入,出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如足球、魔方、禮品盒、易拉罐等,同時,教師讓學生們觀察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并從中抽象出數學幾何圖形。然后,教師給學生們出示了建筑物,該建筑物由棱錐、棱柱等多個幾何體構建而成,教師讓學生們再次觀察該物體,讓他們思考從中能夠抽象出什么圖形。學生們從整體到局部地進行觀察,從中抽象出了幾何體。接下來,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們思考生活中其他的幾何體,進一步體會物體間的不同特征。最后,教師讓學生們自由討論,進行歸納總結,以此來加強他們對空間幾何體的認識。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發揮了一個引導者的作用,學生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經歷了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從而進一步感受到了圖形世界的美妙,發展了空間觀念,并提高了應用數學的意識。
所謂生本課堂,就是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因此,教師需要全方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思維能力、認知特點等綜合因素,有效地制定教學目標,靈活地變換教學方法,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面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比如:在講解“圖形的平移”這部分內容時,首先,教師明確了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關于圖形的變換,而學生們在之前已經接觸了一些圖形變換操作方法,積累了相關的經驗,開展這部分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們進一步體會到數學活動的樂趣,促進他們對平移的理解,可以說,該部分內容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明確這些后,教師開始制定教學目標,在知識與技能層面,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們理解圖形平移的意義,掌握圖形平移的對應點、對應線段、對應角的識別;在過程與方法方面,主要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們與他人合作探索,在操作中發展空間觀念,增強審美意識。基于這些教學目標,教師采用了“引導發現”“創設問題情境”等方式帶領學生們開展學習活動,為他們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有效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充分遵循了“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基于學生的“最近發展觀”有效制定了教學目標,從而為教學活動指明方向,讓學生們在數學課堂上實現了更大程度的提高。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學方法幾乎是一成不變的。而生本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別是,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地變換教學方法,調整教學策略,以“學”來定“教”,讓學生們的主體價值得到最大化的凸顯,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比如:在講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這部分內容時,首先,教師將學生們分為若干小組,讓他們自己交流討論,思考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并讓學生對它們的大小和位置進行判斷,給出自己的想法。同時,教師也鼓勵學生們基于自身的認識提出自己對這部分內容存在的疑惑。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們進行“畫點、折紙、扎孔”的操作活動,讓他們通過觀察、分析、發現、歸納得出相應的結論。當然,學生們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也參與其中,充分地了解學生們的想法,從他們的表現中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學生探究過后,教師針對學生們之前提出的疑惑以及探究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設計“問題串”,讓他們明晰軸對稱圖形的性質,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自信,突破重難點知識。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基于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靈活地調整了教學策略,讓他們在探究中實現了提高,從而真正做到了“以學定教”,落實了“生本教學”的理念,讓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
總之,新的教學背景下,構建生本課堂的意義是重大的。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需要深入理解生本教學的理念,真正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將這種教學模式融入教學活動中,從而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為學生搭建一條通向成功的橋梁。
[1]凌建德.分析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J].時代教育,2012(22).
[2]季培培.生本理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