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觀風
(福建省尤溪縣第七中學,福建尤溪 365100)
互動式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通過營造一個多方互動的教學環境,促使各方在不同思想與觀點的碰撞下,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索性,進而提升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1]。近年來,互動式教學模式已經在我國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收獲了良好的成效。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提升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的重要課程,在其中應用互動式教學幫助學科提升教學效率是十分有必要的。
初中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終點,其在學生人生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初中生相較于小學生,理解能力更強,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相較于高中生,思想還不夠成熟,尤其在對某些事物的認識上還存在一定的偏差。這就需要教師細心觀察及時找出這種認知偏差并糾正過來。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初中階段很重要的一門課程,其教學成功標志是學生能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與法制觀念,并且在未來的生活中嚴于律己。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合理的溝通。而互動式教學是一種通過促進學生與教師交流進而提升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方式[2]。因此,互動式教學完全可以幫助教師加強與初中生之間的聯系,并且使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深入學生內心,頗具一定的必要性。
除此之外,互動式教學還能有效改變傳統授課模式的單調與死板,豐富課堂內容,促進師生雙方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案例教學法是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它可以以生活中、新聞中的社會實例來向學生傳達道德與法治相關內容。一方面,它有效緩解了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枯燥與乏味;另一方面,它使道德與法治課程內的知識不再只存在于書本之中,而是在現實生活中有所印證,進一步深化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學生心中的印象。案例教學法比較直觀、明確,它以最清楚的方式告訴了學生在生活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應用。在案例展示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具,例如用多媒體教具來播放本節課所需的視頻、圖片、音頻資料,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以及社會產生進一步的認知。除此之外,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對生活中的美與丑有更進一步的認知,從而分辨什么是道德行為,什么是不道德行為。
模擬教學法,用一種比較通俗的方法來說,也就是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扮演法庭上的法官、律師等角色,來模擬法院審理案件的過程,從而使學生對現今我國實行法治社會的必要性有一定了解,并對法庭環境有進一步了解,強化心中的法律意識。這種角色轉化可以分組進行,教師可以將班級內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在每講到課程中的一部分時,就可以要求其中一組學生回去準備好下節課所需的相關資料,進而使下節課內的法庭模擬更加接近真實。
除此之外,模擬教學法還可以與案例教學法相結合。當教師帶領學生分析一些生活、新聞中的案件時,先進行視頻資料、圖片的播放,然后隨機點幾名報名踴躍的學生上臺,分別扮演法官、律師、嫌疑人等角色,由案例的引導在課堂內建立一個小小的法庭。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在課堂內的參與性,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學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是一種兩全其美的互動式教學應用方法。
實例
實例1:在八年級的道德與法制的教學中,用PPT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案例:
小強與小西在學校操場玩耍時,小強不慎致小西受傷。雙方家長就賠償事宜協商不成,產生糾紛。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獲悉后高度重視,及時介入調解。調解員協同公安民警、街道干部、學校老師開展耐心細致的調解工作,促成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心結解開了,兩名同學又能繼續在和諧友愛的校園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長。
請說說人民調解在解決民事糾紛中具有哪些獨特優勢。
在學生閱讀完這個案例后,教師給予學生時間,并分成小組自由討論,探討在這個事件中,小強、小西、雙方家長都犯了什么錯誤,以及人民調解在解決民事糾紛中具有怎樣的獨特優勢。接下來學生開始討論,教師下臺巡視,并在每個小組的討論過程中不時介入,傾聽學生的意見并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教師適時中斷學生的討論,然后要求每個小組推選出一位代表來闡述小組內討論得出的觀點。
最終學生認為,小強、小西在打鬧過程中并沒有錯誤,而雙方家長在賠償協商過程中不能靜下心來了解事情經過,并給予足夠的耐心去解決問題。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人民調解,將雙方的情緒及時控制住。
教師對這個事件進行總結:人民調解依據于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社會公德,對糾紛雙方進行了疏導,使雙方都能冷靜下來正確對待問題,是一種具有成效的行為。通過這種啟發,在之后的案例教學中,學生更愿意動腦思考,且在同學之間的糾紛處理上,更多同學愿意平心靜氣地處理問題,或是接受其他同學的調節,班級氛圍更加和諧。
實例2:在第二屆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中,中學生扮演政協委員,通過實地調研撰寫了大量提案。其中《關于進一步開展中小學節儉教育的提案》《關于完善學生社會實踐體制的提案》和《關于加強公共場所母嬰室建設的提案》被評為“最佳提案”。在全國政協委員的指導下,學生繼續修改和完善這些提案,最終形成能夠提交政協會議的正式提案。2016年3月1日,他們將提案交到三位全國政協委員的手中,由這些政協委員提交給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
根據這項案例,教師現要求學生探討中學生通過撰寫提案參與到國家事務中給同學們帶來的啟示,然后對學生的觀點進行總結,并要求學生模仿這種形式,分別扮演教師、領導,對校規、班規等提出一些整改意見。經過半節課的討論,學生對校規、班規等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并由教師對這些意見進行了記錄,最后分別上交到了校領導和班主任的手中,進一步完善學校與班級的管理。通過這種教學,該班學生更加關心時事,并熱衷于在一些道德、法治相關事件中發表自己的意見,成為關心社會事件,熱愛生活的人。
綜上所述,互動式教學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效率,加深學生對于學科內知識的了解,了解更多道德與法律規范,使道德與法治深入學生的內心,進而在以后的人生中,嚴格遵守這些規范,成為遵守道德與法治規范的好公民,為我國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孫越.對高校思政課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反思[J].教育現代化,2017,4(37):267-268.
[2] 肖明艷,彭振桓.積極心理學引導下的思政課“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9(22):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