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實驗中學 范華雄
由于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整體性和聯系性,要讓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后能夠實現順利的過渡,就需要在小學和初中數學教學中,注重做好教學銜接工作,既要注重做好教材內容上的銜接,又要注重做好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上的銜接,這樣就能保證學生數學學習的穩步提高。
新課標強調,中小學數學教學要重視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因此要做好小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上能夠順利過渡,首先就要重視做好教材內容之間的銜接,幫助學生建立整體的數學知識,為此需要小學與初中數學教師不但要深入研究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掌握小學與初中數學知識的聯系,而且還要研究對方的教材編寫理念、意圖與內容,這樣才能在各自教學中有意識地拓展一些數學知識,為雙方銜接做好準備。由于銜接是雙方共同的事情,需要小學與初中教師雙方的努力,才能做好小學到初中的順利過渡。要重點做好“算術數”與“有理數”、“數”與“形”、“常數”與“字母代數”、“算術解法”與“代數解法”、“生活幾何”與“論證幾何”的內容銜接。例如,學生升入初中后,首先要學習“負數”這個概念,這個知識點也是小學與初中數學銜接的重要內容,由于負數是靠深入理解才能掌握的知識,引入負數后,數學運算變得復雜,而接下來的相反數、絕對值、數軸等更是讓學生“一頭霧水”從而“吃盡苦頭”。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理解負數的意義、產生和在生活中的運用,對這方面知識要加深拓展;對初一有理數教學而言,要適當放慢教學速度,先復習小學的自然數和正分數,在此基礎上再引入負數,多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負數內涵,才能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負數,掌握有理數混合運算,較好地實現過渡。
教學方法對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影響,由于小學與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的不同,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有所區別,要做好小學與初中數學的有效銜接,教學方法上的銜接也是重要的銜接內容。一是在小學教學中做好銜接。為了做好小初數學銜接,在小學高年級開始,教師就要逐漸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加大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注重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針對某些開放性的問題或學生存在爭議的問題,多采用小組合作或自主探究方式進行教學,注重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提升學生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大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創設多種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探尋情境中的數學本質,這樣在學生升入初中后,就能具備較強的并且不依賴教師的獨立學習能力,實現較好的銜接;二是在初中教學中做好銜接。就初中數學教學方法而言,開始要適當地放慢教學速度,給學生一段緩沖時間,要關注教學中的難點知識,可采取多種方法來化解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激發學生內在的動機。在學習新知識時,要盡可能做到以小學學過的知識引出新知識。例如,對圓的認識,小學數學中是以圓在生活中的特點來學習圓的,并沒有給出抽象的數學概念,在初中學習圓的定義時,要把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教學方法與抽象枯燥的說教方法相結合運用,從生活中引出各種各樣的圓,在此基礎上再用“點的軌跡的集合”這種描述來理解圓的定義,就能較好銜接。
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方法和數學學習習慣,是實現小初有效銜接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因此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一是小學階段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在小學階段要為升入初中做好銜接準備,需要加強對學生以下能力的培養:首先是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特別是到了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數學自學能力,此時應注重多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多思考、多分析,盡可能讓他們自主構建知識;其次是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學習習慣對做好銜接有重要幫助,應注重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認真聽課、帶著問題學習、經常梳理總結知識等好習慣;再次是注重激發動機培養興趣,動機和興趣是產生學習動力的基礎,因此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來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二是初中階段重點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要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建立明確學習目標,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提高初中學習的適應能力,注重改變小學階段的不良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我歸納總結能力等,就能為學生小初銜接做好準備。
總之,要實現學生數學學習從小學到初中順利過渡,就需要教師提前做好教學銜接準備工作,而且要從小學和初中做好雙向銜接,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等全方面做好銜接,才能為學生順利過渡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