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附屬小學 朱海霞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往往被忽視。學生遇到難題時往往無從下手,一片茫然。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判斷題目中的邏輯關系和對其解法的深入思考的能力。所以,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邏輯思維的養成必須從日常抓起,慢慢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品質。
布魯姆說過,遵循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教學的藝術。我們知道,小學生的認知方式比較單一,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形成。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勢必要著重訓練學生的創造能力、創造思維。總的來說就是要讓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鍛煉。教學活動的設計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發揮應有的作用。首先,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正處于生理心理全方位發展的重要時期。教師要根據這一點好好把握學生在此時期的特點,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證明,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拉近師生距離,這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此外,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需要不斷更新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這一內容時,教師就要呈現一些趣味圖片,還要從中能找出各種各樣的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長方形等,帶著學生一起分類,學生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之后,他們就更容易融入課堂,在教師的提問下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在這樣的情境創設中達到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通過情景,學生能夠自己根據疑問來探索答案,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又做到了邏輯的鍛煉。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設計的前提皆應以學生為落腳點。我們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眼中有學生,正視學生的客觀實際,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方式,從而契合學生,采取有價值意義的教學,優化培養邏輯思維的實效性。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切勿把答案和解題的方法直接講解給學生。一定要讓學生在深度思考之后,再去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進行指導,輔之以一些關于邏輯關系的講解。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夠有很大的進步。數學問題的解答,不應該拘泥于那幾種解答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開拓思維,尋求一題多解的方法,幫助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達到訓練思維的目的。例如,學生在學習8+4的算法的解答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小棒來思考:8+?=10,得出8+2=10;首先,4可以分成兩個2相加,以前學過2+8=10,10+2=12,所以就不難得出8+4=12的結果。這種方法有效地將教學重難點與學生的生理發展特點和心理發展特點相結合,學生不僅學到了解題技巧和思路也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學生能力有高有低,教師應該要關注不同能力、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特點,分層進行訓練和培養。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講解題思路的時候讓學生同時開始練習;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歸納。
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一定要量體裁衣,有的放矢,針對學生的能力和層次,有針對性地實施,這樣才能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
情境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只有把知識融入具體的情境中才能激活學生的感官,拓寬學生的認知渠道。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情景的真實有效保證了高效、活躍的課堂。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在把握好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再去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教學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融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于現實之中。因此,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從生活入手,有效構建和諧氛圍。作為教師一定要時刻關注好教學活動的過程,隨時發現存在的問題,然后及時改正,教師應當要時刻關注好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把這種訓練通過教學情境來貫穿整個課堂。例如,在教學“找規律”這一內容時,教學情景的創設就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給學生思考,如你們了解什么是排列嗎?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體育活動的時候,讓幾名同學按照不同的方式來排好隊,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通過教學情境的影響,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會非常迅速,在這樣的狀態下思考也會非常有效,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這種方法非常高效,不僅能夠在學生的興趣點下導入新課,也可以讓學生更快融入課堂。
教學情境有助于激活學生的學習潛能,開啟學生的思維欲望,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設計教學情境,助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邏輯思維對于數學學習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只有教師的重視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們知道,小學生思維敏捷,判斷力強,能夠快速抓住事物的關鍵信息,然后迅速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路,再根據問題給出相應的回答。數學這門課的特點就是需要學生思維敏捷。而思維的敏捷恰恰是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一種體現。因此,思維敏捷性的培養至關重要。那么教師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敏捷性呢?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適當給予指導和點撥來訓練學生思維。例如,在學到重量單位一課的時候,學生應當掌握克、千克和噸這三個重量單位,應當熟練運用這些單位,也就是說可以對三個單位進行靈活換算。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桌子上拿一些東西出來,通過小天平進行稱重。讓學生通過稱重感受不同重量的手感,然后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一克、一千克的東西感受,讓學生充分體驗重量。此外,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其他東西,只給數字不給單位,讓學生進行單位的估算及添加。這樣的一個過程能夠有效保證學生對于重量概念的把握及其靈活換算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助于實際問題的解決,解決實際問題更能助推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激活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
總之,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同時,教師除了要努力在課堂上多多使用一些手段來達到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的目的,在課后學生做作業的時候,教師應當提醒學生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只有通過這樣課上課后訓練相結合的方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會隨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