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響水縣第二中學 賈海軍
幾何在高中數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是立體幾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占比非常大,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當以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為重點,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幾何認知和數學理解的效果。當然,有很多高中教師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同時也取得了一些較好的效果,不過仍然沒有改變如今幾何教學的整體形勢,數學幾何教學方面仍然沒有實質性進展。所以教師依舊需要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始,利用好多媒體與立體模型,幫助學生建立全方位的幾何學習視角。
利用課堂教學的機會來提高學生對于幾何學習的興趣是改善數學幾何教學現狀的第一步。首先,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對于幾何學習的好奇心,不能讓學生對幾何學習產生畏懼的情感。而提高幾何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步驟,是將模糊、抽象的幾何形狀轉化為形象、直觀的認知,從而降低學生學習幾何的門檻,這樣學生便不會害怕學習幾何。比如教師在進行《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立體幾何圖形的模型,然后在課前準備階段讓學生輪流傳看,利用學生觀看幾何圖形的機會,立刻開展課堂教學,這樣可以完美地完成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讓學生更加充分地認識到幾何圖形及其三視圖、直觀圖等幾何概念。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些簡單實用的幾何模型,利用身邊隨處可見的各色形狀的物品,充分發揮出學生的想象力,對學生進行學習動員,發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也參與到整個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進而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于幾何的學習興趣基本上就能夠被充分激發出來了。當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還有很多,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多多嘗試,大膽實踐,力求不斷改進實際教學的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及其衍生出來的多媒體設備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同時,圍繞著多媒體設備的教學發展也越來越成熟。利用好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將原本死板、固定化的幾何圖形轉化為形象、立體且更加容易觀察的立體圖形,當然,相比立體圖形,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接受程度更高,而從二維空間向三維空間轉化需要強大的形象力作支撐,這就使得那些缺乏空間想象力的學生受到立體思維的限制。不過利用好多媒體技術直觀、易懂的特點,無論多么復雜的立體變換過程,都能夠轉化為輕松、易懂的多媒體展示效果。以教學《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立體圖形表面積的計算過程,充分理解每一個圖形的幾何構造,比如扇形,扇形就是一個圓錐切掉一個頂部,將其側表面沿著一條切線展開的圖形,所以教師可以將這一過程制作成一個動畫,以動畫的形式展示出圓錐的解剖過程,學生就可以十分清晰地認識到扇形的構成,同理,教師可以利用這種方式為學生演示橢圓體、棱柱等較為復雜的立體圖形的構造過程,進而提高學生對于立體圖形的理解與認知。當然,在利用積分運算進行解析幾何計算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展示積分運算的數學含義,讓學生更加明確地認識“積分”與“微分”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從而更好地將這兩種計算方法應用于解析幾何計算中,提高學生的幾何水平。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進行素質教育,即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學的優先考慮因素,將知識教學作為一個次要考慮因素來開展實際教學。所以教師應當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通過實際操作幾何模型的方式來學習幾何知識。不過在實際教學中,讓很多教師感到頭疼的問題便是難以調動學生動手的積極性。教師僅僅依靠教學號召是不能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教師真正需要做的是想辦法讓學生主動地進行動手實踐,比如利用一些非常有趣的幾何小玩具,如魔方、七巧板等,這種幾何玩具雖然是為低年齡的青少年開發的智力玩具,但是在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平面幾何想象能力方面有著其他教學用具無法企及的優勢。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動手設計一些較為有趣的幾何物品,比如利用火柴棒、冷飲棒、一次性筷子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原材料,制作一些有趣的幾何模型,讓學生在制作模型的過程中想象整個模型的最終形狀,每一個棱、每一個面的具體構成,不同幾何圖形之間的組成情況等等,這樣便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幾何想象能力,甚至還可以讓學生利用重心、中心、外心等幾何學知識制作一些具有現實應用意義的幾何體,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幾何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占據的比例很大,而解析幾何更是難倒很多學生的巨大難關。面對這一教學與學習上的難點,教師與學生不應退縮、畏懼,而是應當迎難而上,巧妙利用各種效果顯著的教學方法來提高高中數學幾何教學的效率,讓學生更快地掌握幾何抽象想象能力與幾何思維,從而克服幾何學習的難關。以上就是本文在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后得出的探究結論,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值得參考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