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東坎鎮(zhèn)坎南小學 沈 萍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渠道,只有在課堂上提高效率,學生才會獲得進步。但是有些老師忽視了課堂的有效性,他們只是靠課后大量的練習來提高學生的成績,學生苦不堪言,更不要談學習的樂趣和主動性了。長期這樣下去,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厭倦心理,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讓學生愛上數學課呢? 現(xiàn)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游戲是兒童的最愛,我們可以利用游戲來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中經常采用做游戲這一教學手段,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連加、連減”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一開始就采用了羊村的羊羊們開火車去羊村游玩的方法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在每節(jié)火車上都有一道口算題:4+3=,3+5=,9-4=,5-3=,2+3=,5+4=,9-3=,6-4=。小朋友們非常迅速地報出了得數。學生們在感性直觀、輕松自如的游戲中,感知了抽象的數學的理念,其樂融融。課中,我設計“玩小棒”“水果超市”“快樂大巴”的游戲,以開放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習,玩中感悟,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fā)展,創(chuàng)造欲望得到滿足,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的合作意識。特別是在這節(jié)課的結尾,我?guī)ьI幾個小朋友一起去乘“快樂大巴”,在乘車的過程中就考驗了學生的觀察力和動腦思考的能力,上車有幾人,下車有幾人,車上還剩幾人,引導學生對最反映事物本質特征的某一個或幾個關鍵方面作細致的觀察,將靜態(tài)的、結論性的數學轉化為動態(tài)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進而加深對連加、連減的理解應用。使學生有充分的機會從事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意義和作用,從而優(yōu)化數感。
在情境中學習,是最有價值的學習。數學學習,要與大自然、與人類社會中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我借助豐富多彩的動畫、生動有趣的故事、大膽合理的猜想、情趣盎然的游戲形式,精心創(chuàng)設與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現(xiàn)實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情境,激活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使認知活動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處于最佳狀態(tài),形成強烈的求知欲。
記得在教學“1和0這兩個特殊數的倒數”時,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先出示一組數,有1、0、帶分數、真分數、小數等,要學生寫出他們的倒數。當學生看清題目后,沒有要他們立即動筆,而是問他們:同學們,在這組數中,你最喜歡求哪個數的倒數?為什么?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趣,個個踴躍舉手。第一個學生說我最喜歡求那個真分數的倒數,因為只要把他們的分子、分母調換一下位置,就求出來了;第二個同學說我最喜歡求1的倒數,因為1可以寫成一分之一,分子、分母調換位置還是一分之一,1乘1還得1,所以我發(fā)現(xiàn)1的倒數就是他本身,還是1,很有趣。接著我又問,那你們最不喜歡寫哪個數的倒數,學生都叫了起來,是0。我笑著問他們,為什么你們都不喜歡寫0的倒數呀。一個學生站了起來說,因為我發(fā)現(xiàn)0的倒數寫不出來,0可以寫成一分之0,調換分子分母的位置,是0分之一,而0不可以作分母,再說也沒有一個數和0乘的積是1,所以0的倒數寫不出來,我不喜歡。剛說完,其他同學都喊了起來說,0根本沒有倒數,老師你叫我們怎么寫呀?我情不自禁地豎起了大拇指,對他們說:你們真棒,0就是沒有倒數,然后我在黑板上寫下了“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設計這樣的情境,學生在集中注意力進行思維活動的判斷和說理過程中,輕松、順利地掌握了1和0這兩個特殊數的倒數,而且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和記憶,比我們直接告訴學生或者學生看書自學的教學效果要好很多吧!
課堂上的亮點是一種很珍貴的生成資源,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及時捕捉這些亮點。它又常被忽視,因為它是課堂突發(fā)產生的,它要求我們抓住這稍縱即逝的生成資源,緊扣住,放大它,讓個別人的創(chuàng)造變成全體的創(chuàng)造,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高潮”。
例如,在“體積與表面積的比較”教學中,我出了這樣的一道題:“棱長6分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與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很快就算出了結果。這時,有一位學生說了一句“它的體積與表面積正好相等”。我聽了,沒有直接否定他的說法,而是問全班:“這個正方體的體積與表面積相等嗎?”有的學生認為相等,有的認為有錯,于是我就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但由于意見不統(tǒng)一,他們在小組間爭論起來。我索性將兩種不同的意見進行全班辯論。認為“正確的”一方說:“它們的列式相同,都是6×6×6,結果都是216。”認為“錯誤的”一方說:“雖然它們的列式相同,但表示的意義不相同。前者的三個6分別表示正方體的長、寬、高。后者的6×6算的是一個正方形的面積,再乘以6就是六個面的面積。因而前者用的是體積單位立方分米,后者用的是面積單位平方分米。盡管它們列式相同,結果相同,可它們表示的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所以‘相等’的這種說法是錯的。”我聽了,伸出右手向認為“錯誤的”一方豎起大拇指稱贊他們說得好。同學們都不由地鼓起了掌……
在教學中,我會不失時機地抓住一位學生的一句不經意的話,靈活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組織學生進行全班辯論,在辯論中學生的思維不斷發(fā)生碰撞,觀點得到交流,對兩個不同的概念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正是這個亮點,由于老師的巧妙生成,而成為課堂的精彩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