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7月14日電(記者 張道正)臺灣地區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13日晚攜校園傳承版《牡丹亭》蒞臨南開大學,以此祝賀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94周歲壽辰。
校園傳承版《牡丹亭》舞臺藝術教育實踐項目,是北京大學昆曲傳承與研究中心推出的重點項目。項目以昆曲劇目《牡丹亭》的排演與傳習為中心,希望通過校園排演、傳習與巡回演出,帶動大量熱愛昆曲且有一定相關才能的青年學生參與其中,培養出熱愛昆曲,具有專業表演、演奏能力的人才,同時引發青年學子對傳統文化的關注。
自稱“昆曲義工”、為推廣昆曲奔波近20年的白先勇和他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都與南開大學有著不解之緣。2004年,白先勇首次到訪南開大學,并在隨后兩年中兩次率團來南開,為同學們義演青春版《牡丹亭》。2017年,白先勇再攜新版昆曲《白羅衫》來南開,與師生暢談文學與人生。
此次再訪南開大學,白先勇也與廣大師生分享了他的“昆曲心路”。白先勇表示,把校園版《牡丹亭》帶到南開大學上演具有特別意義,因為他的恩師葉嘉瑩先生定居在南開大學,是葉先生帶他走進文學殿堂,并支持他為推廣昆曲做出努力。同時,他也希望有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昆曲傳承發揚的事業中來。
演出結束后,南開大學特別舉行了一場簡短而隆重的祝壽儀式。白先勇為恩師葉嘉瑩先生祝壽。葉嘉瑩先生切開生日蛋糕,與在場師生分享壽辰的喜悅。
“我與白先勇先生認識60多年了,對他的才華從60多年前就非常欣賞。”葉嘉瑩表示,“白先勇的才華、毅力、對藝術的熱愛、對昆曲的努力,竟是這么全面,而且訓練了年輕的學生、培養了全面的人才,真是太難得了。”
葉嘉瑩還在現場朗誦了她在10年前創作的詩歌:“結緣卅載在南開,為有荷花喚我來。修到馬蹄湖畔住,托身從此永無乖。”以此表達對南開的眷戀。她說,蓮花有蓮子留在池塘里,再新生出蓮花。我看到了一代又一代新的年輕人的興起,中華古典傳統文化正代代相傳。
當晚,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出席活動,向白先勇攜校園傳承版《牡丹亭》來南開表示感謝,并向葉嘉瑩先生致以崇高敬意。他說,幾十年來,正因有葉嘉瑩先生、白先勇先生這樣的杰出學人的無私奉獻和辛勤努力,才將詩的種子播撒進千千萬萬的青年學子心中。這些受到詩詞熏陶的學子,將在古典文化的滋養下,成長為能夠傳承中華文化、擁有美好心靈的人。
(選自2018年7月14日《中國新聞網》,本刊有改動)
鑒賞空間
這是一則典型的“倒金字塔結構”的消息,它報道了白先勇攜校園傳承版《牡丹亭》赴南開為葉嘉瑩先生祝壽的情況。消息的導語部分集中講述了最重要的新聞事實,然后隨著文章的展開,事實的重要性逐漸減弱。同學們在閱讀時,要注意這則消息按照重要性大小依次排列材料的寫法,掌握消息的“倒金字塔結構”。
讀有所思
1.用橫線畫出這則消息的導語,并說說導語涵蓋了哪些新聞要素。
2.記者為什么要緊隨導語之后對校園傳承版《牡丹亭》進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