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核心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后天教育獲得的。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學科核心素質的培養受到高度重視。核心素養為各學科回歸其學科本質指明了方向。核心素養的考查也成為各學科評價的主要標準。
查看2017年南京市中考政治試卷,不難發現考題既“高大上”又“接地氣”,既突出政治學科不同于一般學科的德育功能,又展示政治學科獨特的“綜合意義”。整份試卷充分體現了“以初中生生活為基礎,促進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的學科本質,也有效地考查了學生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是學生對政治主體的認同、贊同和信念,從而積極參與、維護和促進這個主體的發展。“政治認同”與學生的成長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確立有關。只有正確的政治認同,才能更好地培養理性精神,養成法制意識并積極參與到公共事務中。因此,關注和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是政治學科的重中之重。“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初中思想道德課程發揮的獨特而關鍵的作用。思想品德考試作為一種學習效果的測驗,是促進學生政治認同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也有助于引導學生政治認同的進一步深化。
2017年南京市中考政治試卷設置了具體的和動態的情境,來考查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例如第4題和第7題,這兩道選擇題都和當下的農民問題、醫療問題和維穩問題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相關。另外有兩道題目分別從人民生活保障和國際外交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當然,還有第1、2、5、12、13題都在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政治認同。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獨立思考,只有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實踐才能更好地內化。理性精神是人類重要的思維品質之一,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理智、自主、反思等都是理性精神的具體體現。理性精神關系到學生認識并參與社會的能力和態度。理性精神也是實現政治認同、養成法治意識、實踐公共參與的基本條件。缺乏理性精神就缺少必要的批判精神、缺少基本的科學精神,因此就不能正確做出合理的政治認同,還會走進“社會是人治而非法治”的認識誤區,從而不能合理地參加公共事務。
2017年南京市中考政治試卷對這種素養的考查,主要體現在問答題的考評上。例如:第16題,先給出三個小故事,要求學生簡述故事所體現的艱苦奮斗的內涵。三個小故事從不同年代、不同領域與不同人物的角度闡述了“艱苦奮斗”的內涵。艱苦奮斗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在探索自然與發展文明過程中形成和保持的精神品質。這就是一種理性精神。這道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艱苦奮斗的精神實質。因此,通過分析題目,可以得知,“大渡河連”的故事揭示了勤儉節約是艱苦奮斗的重要內涵;“鐵人”王進喜的故事體現了不怕艱難困苦,頑強拼搏的斗爭精神;趙忠賢院士的故事說明艱苦奮斗的重要內涵還包括艱苦創業、開拓創新、樂于奉獻等精神。
《左傳》中寫道:“八年之中,九合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從古至今,中國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國家的和諧,但是“和”離不開規矩,“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規矩就是規范、法制。一個成熟的法治社會,必定具有法治精神和反映法治精神的制度。“法治意識”體現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捍衛尊嚴的必備品質,是“公共參與”的必要前提,也是“政治認同”和“理性精神”的必然要求。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之一就是要具有法治意識。
2017年南京中考試卷,通過適當的題目考查了學生的法治意識。例如第15題,給出“喬丹”商標爭議行政糾紛案件的具體事例,要求學生從判決中作出合理的選擇。這道題具體從認識和實踐兩個方面考查了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法治意識不僅意味著有法律意識,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在具體的生活中。要會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養成依法辦事、依法維權和依法履行義務的習慣。本題通過具體真實的案例,讓學生明白我國在法治建設上的決心和進程。
公共參與是公民主動有序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和國家治理,承擔公共責任,維護公共利益,踐行公共精神的意愿與能力。“公共參與”展示了人民當家做主的責任擔當,是“法治意識”的必然表現,也是“政治認同”和“理性精神”的必然行動。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科中,取得了政治認同,具有了理性精神和法制意識,這些知識的用處就是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參與社會事務,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公民。
2017年南京市中考政治試卷對這種素養的考查,主要體現在問答題的考評上。例如第16題,給出某位學生的具體行為,讓考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具體的分析,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這是一道綜合實踐題,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很高。要想回答好這道題,考生必須將自己放到問題的情境中去,并運用所學到的知識來回答。
綜上所述,構建核心素養體系能“使學生發展的素養要求更加系統、更加連貫”,可以從頂層設計解決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2017年南京市中考政治試卷以“核心素養”的考查來立意命題,站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沿,引領教師在具體的實踐中去提高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