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張橋中心小學 何夢丹
估算的含義指的是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能夠根據自身所積累的經驗以及實際情況,對結果或數量做出一個大體的判斷。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在許多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問題上,我們都可以靈活運用估算這一內容,例如,我們在出門購物之前,可以根據我們所需要購買的商品的數量來進行價格的估算,從而決定帶多少錢出門。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估算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輔助我們做出合理的判斷。
雖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估算的身影隨處可見,然而,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估算卻較為陌生,同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們向小學生傳授的數學觀點往往都具有一定的精確性和嚴謹性,因此,在小學生的思維中,對于估算概念的認定十分模糊。例如,在二年級的小學生學習了“米和厘米”的長度單位之后,大多數學生對長度才有了一定的認識,從而對自己的身高以及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的長度和寬度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然而,對于如操場的寬度、籃球場的長度等內容,學生們還是受到了利用測量工具去準確測量的思想的束縛,不能結合自身的實際生活經驗來對這些長度進行估算。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應該僅僅強調教學結果,應該從估算的概念入手,為學生構建一個估算的框架,使學生們能夠由點及面把握到估算的本質,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引導學生緊密地貼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從而為學生開辟一個估算的新時代,構建起估算的框架。
要想為學生準確構建起一個估算的系統,首先就應該針對教學內容設定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們充分感受到估算的概念和意義。例如,在我們學習了“三位數的加減法”這一內容之后,學生們就可以對書后習題進行練習,如:在638,721,556,138,421,356這些數中,哪兩個數相加的結果最接近一千?此時教師們就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快速對對碰”這一游戲,將學生進行分組,通過評比的方式,看哪一組的學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得出結果。教師應該重點強調速度的重要性,消除學生們逐一計算的對策,使學生們能夠對數值的大小進行估計,然后通過進一步估算的方式快速得出結論。如此就可以通過情景教學的模式來幫助學生們理解估算的意義,從而為學生們構建起一個估算的知識系統。
在對小學生開展估算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通過建立情景的方式來使小學生感受到估算的意義和價值,同時也可以不斷開發和估算有關的課程資源,從而使學生們體會到估算的過程和經驗。例如,小學生們在學習了“米和厘米”這一內容之后,對于長度的單位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此時可以讓小學生通過目測、實際步測和比劃的方式來對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的長度進行測量,測量過后,將學生們分成討論小組,讓學生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交流自身的經驗和收獲,從而使學生能夠收獲和估算有關的真實感受。
在新課改之后,學生們的素質教育放在了教育工作中的首要位置,因此,新課改對于低年級的估算教學也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新課改提出了:估算教學應該緊密地聯系現實的素材,同時要緊密結合具體情況開展估算,并且要對估算的過程加以解釋。而要想在低段的教學中融入估算教學,首先要培養的就是學生們的估算意識。由于低年級的小學生的學習經驗并不十分充足,因此,不能夠體會到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對于估算的意識也較為模糊,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實際的生活和教學內容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到估算的存在。例如,在學生們學習了“三位數和兩位數的加減法”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和家長共同去購物,家長在購物之前,要向孩子交代今天需要購物的種類和購物的數量,估計要帶多少錢,使學生們能夠帶著問題同家長一起進行采購,如此便可以使學生在積累生活經驗的同時,充分地將估算應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從而培養學生們的估算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緊密地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對估算的概念有一個認知,從而使學生形成估算的能力,培養出估算的習慣。
除了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之外,還應該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在實際的估算過程中所形成的能力就是估算的能力,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和改良學生們的估算能力,教師就應該不斷地擴展學生的思路,對學生詳細講解教學內容中所體現的估算思想,從而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中,教師通過給出例題來對學生的估算能力進行培養:香蕉每箱98元,媽媽帶了300元,買三箱夠不夠?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估算的指引,發現這個問題并不需要計算出準確的值,只需要對其進行估算就可以得出最終的結果:假設每箱100元,三箱正好300元,而98元沒有超過100元,所以300元一定可以買三箱。如此,就可以使學生緊密地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對問題進行解決,不僅幫助學生提升了自身的估算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了估算的價值和意義。
同其他的數學知識教學相比,估算一直處于弱勢地位中,并沒有受到教學標準和教師們的重點關注,同時,我們發現估算教學仍然存在諸多的不足,往往都是在習題的引導之下才會開展估算教學,也就是說,試題的不同直接導致了估算教學的差異,而教師往往將估算的學習目標定位在學習成績之上,注重和強調的只是最終的結果,忽視了估算的過程和形式,從而限制了學生們思維能力的發展。
因此,教師們在對學生們開展估算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地注意到學生們的實際發展狀況,結合學生們自身的水平來展開不同形式的估算教育,將估算教學緊密地聯系到生活實際問題之中,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降低學生們對于估算的理解的困難程度,如此,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們估算的能力,還可以為學生們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