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萬向小學 宣成方
一直以來,數學就被稱為是思維的體操。學習數學能夠使得學習者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地培養。當學生具有了良好的思維能力之后,無論是面對學習中的困難還是生活中的困境,他們都能夠想方設法、巧妙化解。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注重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逐步提升,其又會反過來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呢?下面筆者將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展開淺顯論述。
理解林林總總的數學概念是學習數學的基本內容之一。為了讓學生更加準確透徹地理解各種數學概念,不僅需要教師耐心細致地講解,還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或者說,在理解各種數學概念的過程中,僅僅憑借教師的講解是不夠的,還必須要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
基于思維能力在準確透徹理解數學概念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緊緊圍繞教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以理解各種數學概念為契機,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準確透徹地理解“因數、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了一些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以這些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為例,筆者向學生詳細地講解了因數和倍數的概念。緊接著,筆者又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尋找課件上其他算式中的倍數和因數。在教師的層層點撥下,學生不僅更加透徹地理解了相關數學概念,還切實發展了自身的思維能力。
自主探究是新課程倡導的基本學習方式之一。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學生會親歷相關知識的生成過程,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此外,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或問題,面對這些困難或問題,學生唯有運用自身的思維能力積極主動地思考,這些困難或問題才能迎刃而解。如此一來,學生在解決這些困難或問題的過程中,不僅獲取了新知識,還發展了自身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緊緊圍繞教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潛心設計一些主題鮮明的自主探究活動,這樣教師就可以以這些自主探究活動為抓手,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2、5的倍數的特征”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筆者圍繞本課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自主探究活動,具體如下:首先,筆者讓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分別寫出“2和5的倍數”,然后筆者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倍數,并說一說自己發現了什么,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并用簡潔準確的語言總結出“2、5的倍數的特征”。
學生在全神貫注地參與新知探究活動的過程中,不僅習得了新知識,還在不知不覺之中培養了自身的思維能力。由此可見,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新知探究活動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有力抓手。
數學源于生活,最終還要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各種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問題。數學應用題目是連接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一座橋梁,或者說,數學應用題目是隱含數學知識的具體生活情景。學生在解答數學應用題目的時候,不僅需要準確理解題目的意思,還需要清晰梳理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無論是理解數學應用題目的意思,還是梳理數學應用題目的數量關系,都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考過程中,他們的思維能力自然也會得到有效的培養。
例如在“2、3、5的倍數”的練習課中,筆者出示了這樣一道應用題:夏娜非常喜歡花,一次,她去花店買了一些馬蹄蓮和郁金香,付給售貨員50元,找回了13元,但是,夏娜馬上就知道了售貨員找回的錢數目不對,為什么?已知:郁金香5元/枝,馬蹄蓮10元/枝。
在教師的層層點撥下,學生不僅準確無誤地解答了應用題目,還順其自然地培養了自身的思維能力。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引領學生解答各種應用題目為平臺,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引領學生透徹理解數學概念為契機,以指導學生深入自主探究新知為抓手,以引導學生準確解答應用題目為平臺,有的放矢、循序漸進、富有成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要聚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讓小學數學課堂成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片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