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流美中心小學 李燕潔
最近幾年,我國很多地區逐漸取消了低年級期末統一考試制度,由此也衍生出了很多全新的考試形式,如“數學嘉年華”“游戲天地”等等,考試形式開始向“非紙筆”的方向發展,為了能夠讓學生很好地適應目前這種考試形式,有必要在學生的日常作業中融入“非紙筆”設計理念。
通過對小學低年級數學學科教材進行全面梳理,發現很多地方均可進行“非紙筆”設計。從整合的內容上來看,一般的“非紙筆”性日常作業都是以知識點的拓展和鞏固為主,通過情境、實踐活動的方式來實現,以此對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和提高,使其能夠在學習中感受到喜悅和快樂。例如,一年級下冊教材中,有“平面圖形”“涉及規律”等相關知識點,教師便可擬定作業主題為“我是小小設計師”,讓學生通過學習過的圖形創作一幅作品,或通過相關的數學規律完成圖畫作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提升其創新意識。再例如,學習“認識人民幣”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擬定作業主題為“小小商場”,學生分別扮演商家和消費者,并使用人民幣模擬商品交易活動,以此對學生的生活表達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進行培養,作業的最佳布置時機為學習完人民幣單元之后。
為了了解“非紙筆”作業形式,現對某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所布置的作業進行全面調查,結果發現,教師所布置的“非紙筆”作業形式十分豐富,具體分析如下:
該作業形式十分常見,系統性、整合性較強,一般都是在學習到計算的部分才進行過關練習。例如,在學習“20以內退位減法”的相關知識時,一共有36張卡片,教師將卡片過關的時間設定為45秒;而在學習“100以內數”的相關內容時,教師便讓學生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過關。該作業布置形式在小學低年級數學學科中應用較為普遍,且效果顯著。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知識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開口說”,以此達到消化知識難點的目的。例如,在學習“一圖四式”相關內容時,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基本建立在“說”的基礎之上,因此,教師便可為學生布置一些關于“說”的作業,如此不僅可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同時也拉近了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關系。
該作業布置形式常見于“圖形運動”“平面圖形”等相關知識學習環節。在此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布置一些創意作業,如所學知識點的創意繪畫,雖需使用紙筆,但卻不同于以往的書面作業形式,可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進行充分培養。
主要是指綜合性較強的作業任務。例如,學生們在學習完“人民幣的認識”相關知識后開展的“小小超市”活動,實踐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掌握人民幣的相關知識,同時還要具備數據分析的能力、了解統計學的相關知識等等,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和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為了了解學生對上述作業形式的喜愛程度,對學生及其家長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們對于綜合活動、創意設計等作業形式的喜愛程度較高。由此也說明,學生們對于教師布置作業的綜合性和趣味性比較重視,而這也是數學課程拓展的重要趨勢。
在學習“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們參與口算卡片的制作,并結合實際的教學進度增加卡片量,從而逐漸達到規定的45秒36張卡片的任務要求。在上課前5分鐘,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口頭練習,具體如說卡、看卡的技巧等,同時還可讓學生單獨示范,并給予其鼓勵。每天都要為學生布置適當的卡片任務,并進行及時指導,一對一練習。
在學習退位減法“十幾減9”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難度較大,為了能夠簡化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又方便于家長進行輔導,教師可通過短視頻的方式進行解說,學生邊看邊學,直到完全理解和熟練為止。該作業形式既具有一定的指導價值,同時也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點。在視頻指導的過程中,家長可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視頻播放進度進行控制,逐步幫助學生破解學習難題,調動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并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培養。
學生在學習完“分類與統計”的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組織學生開展一次實踐活動,活動場地既可是校外的花園,也可是校內的操場。活動正式開始之前,教師應事先擺放好一定數量的物品,并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使其在教師規定的時間內找到相應物品,并進行統計。完成上述操作之后,學生可通過自己心儀的方式記錄下收集到的數據。通過類似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可對學生數據處理、分析和收集能力進行培養,同時也有效調動了其學習積極性,在輕松、愉悅的學習過程背后,也充分凸顯了“非紙筆”作業形式的應用價值,這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但由于該作業布置形式多種多樣,因此,教師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并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篩選,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圍繞小學低年級數學學科,對其日常作業的“非紙筆”設計形式進行了研究。總之,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明確學生的發展方向及其核心素養,并要善于總結經驗和教訓,積極轉變思想觀念,不斷完善作業形式,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出“非紙筆”作業的實際價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