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折桂中學 蔡 杰
江蘇省特級教師李庾南倡導“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曾獲得“蘇步青數學獎”等許多重要獎項,他是名副其實的中學數學實踐型教育專家,贏得了廣大中學數學教師的膜拜。其核心就是在教學實踐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新課標強調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完全吻合。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應認真研究李老師的教學革新的精髓,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懈努力。
現在使用的人教版初中數學與舊教材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方便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本質和思想方法,文本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以利引導學生在探索、嘗試、交流、討論的基礎上運用實驗、推理、歸納和演繹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門徑;同時,把認知順序和知識結構有機統一起來,有利于教師采取“單元化”的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順利構建知識結構,而且擴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度和時間空間。具體應把握三個“結合”:
如七年級新生學習代數時,由于這個階段是學生實現算術知識向代數知識的過渡,務必有一個適應和磨合過程,同時,學生的自主學習也處于有計劃培育的啟蒙階段。因此,把這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當作一個小“單元”也是不錯的選擇。隨著歲月蹉跎滾滾向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步提高,教師可以采取自主化“單元”劃分的方式,把若干章節的內容組合成一個單元,如“方程”“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等內容是由含義到實踐、由總體到局部地有機聯系起來的,從而可以靈活構成一個“單元”,以利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學任務。
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是實際問題轉化為代數問題的具體表現,教師應堅持因材施教原則,把這個內容看成一個整體的教學,從而使學生在自學分析的過程中找到打開知識的鑰匙,實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時有助于學生用整體的觀點來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能,也有效增加了前后知識結構的關聯性。
如一些抽象、難懂或者處延廣、內涵大的內容可以合并為一個教學“單元”,讓學生通過自學輕松找到解決問題的門徑。
古人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爆F代教學實踐證明:“疑”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創新思維的動力、深入探究知識的起點,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币虼?,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合理創設一定思維廣度和深度的數學問題情境,才能啟迪學生在自主探究新知識時大膽質疑創新。一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全方位、多角度地巧妙設疑,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方向明確,同時,教師提出的問題具有啟發性,并能激發學生濃厚的自學興趣。但是,部分教師常常把“啟發式”與“提問式”混為一談,誤認為提出的問題越多越好。殊不知,提問不在多而在于“精”,即在于問題是否具有啟迪性,是否是凸顯課堂關鍵性的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自主探究。
讓學生在溫故知新的基礎上自然生疑,逐步實現獲取知識的正向遷移。譬如,我在引導學生自學“線段垂直平分線的定義”時,先要求學生簡要復習角平分線的定義以及作圖方法,然后讓他們作一個平角的角平分線,同時我提出疑問: “你從平角的角平分線的作法中能否歸納出線段垂直平分線的定義呢?”許多學生圍繞這一問題深入分析、探索,最后快捷地找到了正確的答案。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熱衷于串問串講,課堂上“問題”接連不斷,學生疲于奔命,幾乎沒有自主創新思維的時間和空間。因此,從某種意義而言,激勵學生大膽質疑創新是新課程改革的亮點,每一個教師首先要與時俱進,感知課堂提問不是教師的專利,學生的質疑性發問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課堂上的教學中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新知時勇于提出獨特見解的問題,以利師生開展深入互動性探究。其次,當學生無疑而問或者提出沒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時,教師也要以鼓勵為主,絕不能大聲呵斥和挖苦,而應該加以正確地引導,進一步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熱情,自覺喚起主體意識。
在李庾南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理論體系中,其核心內容不僅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且強調了任課教師的正確引導,從而確保學生順利完成了自主探究任務。譬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二次函數及其性質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在初步理解二次函數圖象的形狀和性質的基礎上,迅速、準確地畫出了二次函數的圖象,并感悟二次函數的性質,我開門見山地提問:“你們以前采取什么方法畫出幾何圖象的呀?”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借助描點的方法畫出圖象。”同時用描點法作圖,一會兒就畫出了二次函數的圖象。接著,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另一個相關的二次函數,要求學生繼續采用描點法畫出相應的圖象,并對這兩個圖象的性質進行比較探究。最后,我點撥性提示學生從圖象的頂點位置、開口方向、兩個相關的二次函數的關系等方面進行小結,從而加深了對二次函數性質的認識,學習效果顯著。這樣的學習案例,學生真正經歷了一次自主學習、議論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享受到了自主學習的無比快樂。
雖說教無定法,但貴在有效。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非一日之功,但愿大家進一步領悟李賡南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精髓,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力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