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維揚實驗小學 桑 燁
在現代化教學的發展過程中,課堂改革正在不斷深入,合作學習作為新的教學主旨,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們的合作能力,使學生們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這樣可以彌補自己在學習上的不足之處。
學生們討厭枯燥無味的上課方式,而充滿活力的課堂對他們來說有著充足的吸引力,輕松的學習情境需要老師用心去創造,這樣實現學生合作方式會更加輕松簡單,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能促進學生之間競爭意識的產生。
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將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一個小組四至五個人,老師布置任務,設置題目:班級要組織元旦聚會,需要采購一些零食,只有一百元錢,飲料2.5元一瓶,西瓜10元一個,蛋糕9.9元一塊,這一百元錢怎么花費才能最合理?提出這個問題不僅能讓學生對人民幣有最初步的認識,而且在此過程中能夠學習加減法的使用,每個小組都有他們不同的想法,最后進行討論研究之后做出總結,并評價哪個小組的分配最為合理,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學習習慣,使學生喜歡上在合作中解決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提升學習成績。
最終的教學成果由學生們課堂上的參與度來決定,如果學生們沒有心思或者不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那么就絕對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合作能力的培養中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新課程改革面向所有在校學生,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當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對所有學生因材施教,把不同的教學方式結合起來,要盡量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創造出不同的教學情境來迎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在適當的時機里提出不同的問題,以此來調動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們在合作學習中感覺到學習的樂趣,借此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要為每一個學生創造機會,為他們的想法和做法提供機會,讓學生能充分表達自己。倘若能做到以上幾點,提供這樣的學習條件,那么提高學生們在課堂上的積極參與度也就不成問題了。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中,可以買五個蘋果給小組四個人分配,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被蘋果吸引起來,同時在分配的時候滲透分數的知識,學生們在分配之后對小組與集體有了一定的認識,從而在小組討論的時候也能有激情,學生們主動投入到思考當中,調動了學習熱情。
伴隨著新課堂改革越來越深入的發展,有些老師曲解其意,只看到了其表面意思,而根本不懂其內涵,在一節課里多次安排討論交流,在他們看來,這樣才能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學理念。而課堂討論的原則是因材施“論”,許多老師不懂其深層次的內容,把一些簡單易懂、無需討論的內容也加入了課堂討論的范疇,導致討論形式太過虛假,太過表演化。這樣不僅十分影響課堂紀律,而且還浪費課堂上學習的時間。更有許多老師教學不注重實際,讓學生們討論一些十分難懂的問題,合作交流之后無功而返,打擊了學生們的學習信心,讓學生們感覺高不可攀。討論問題的時機一定要把握好,太遲或者太早不僅會無功而返,而且還會影響學生們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與把握。太早,學生們對問題的認識不全面,也不能夠正確找到問題的答案;太遲,學生們對整個問題的理解也都非常全面了,這時對問題的討論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因而,老師要從不同方面進行問題的設計,以此來滿足不同層面學生的需求,問題提出以后,學生們需要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思考,然后老師再提出不同的觀點讓同學們進行討論交流,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們學習的潛力,他們的合作意識與學習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有效的評價則極為重要。評價可以選用小組互相評價的方式,三種評價方式和等級分別是全體評價、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這樣各個小組之間可以看到彼此的優劣勢,學生也比較愿意接受,學生在評價中了解到自己學習上的不足,了解其他人的努力程度,通過評價可以提升學生自我反思和總結的能力,在反思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增強團結意識,進一步提升學習數學的能力。
綜上所述,本篇文章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進行了研究和分析。教師首先要做好分組工作,然后提出有趣的問題,創設精彩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可以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最后要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讓學生能了解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彌補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