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阜寧縣實驗小學 姚文益
在新課改和新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傳統的呆板講授式教學模式已越來越不能適應新時代教學的需要,創新課堂教學方法,變革傳統師生關系成為教育教學發展的趨勢。在現代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選擇采用讓學引思的教學方法,讓學引思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通過新穎生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推動師生關系從“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傳統關系轉變為“師生之間合作學習,教學相長”的新型關系,真正促進了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眾所周知,大到一個學期,小到一節具體課程,都會有不同教學目標的設定,學習目標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學生學情和學生學習需要的基礎上的。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方向都不一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實學習基礎,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樹立學習目標,使學生的知識學習方向明確。
比如,在一年級下冊第四課“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在本課知識的課堂導入階段,向學生提出問題:“大家還記得加法和減法的基本運算法則嗎?”“請大家回憶一下在加法和減法的具體運算過程中,我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讓學生在問題的思考中完成對以前知識的復習。在學生思考完畢后,教師要讓班級學生依次進行問題的回答,教師在聽取學生發言的過程中,要一邊指出學生發言的錯誤,一邊記錄下班級學生在加減法運算知識學習中的薄弱點。最后要針對學生的問題反饋結果和學生以往知識的數學基礎,給予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知識講授。對于數學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引導他們樹立本課知識全面學習掌握的學習目標,進行一些復雜數字加減法的運算;對于數學基礎不理想、學習能力還有待提高的學生,要引導他們樹立基礎性的學習目標,對以往加減法運算知識進行回顧復習,強化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點,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既要加強對于知識整體性的講授,又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學習。因為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可以讓不同學生主體之間形成合作借鑒,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不僅能鍛煉實踐能力、培養合作精神,還能形成同學間的優勢互補,發現有價值的探究點。
比如,在三年級下冊第五課“年、月、日”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在課前就要給予學生布置本課知識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在課下自主完成對本課知識內容的梳理,并準備好一個小型的臺歷,為課堂知識學習做好準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班級學生按照人數多少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知識的合作探究學習,要求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學會年、月、日之間的換算,掌握不同年份、月份之間的不同特點。最后,在每個小組都完成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后,教師讓各個小組依次匯報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教師在聽完每個小組的學習成果匯報后,要針對大部分學生都還不太理解或容易出錯的知識點,在班級中進行集中講授,保證學生知識學習的全面性。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由于學生都年齡較小、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還有所欠缺,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和幫助作用,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幫助學生克服在知識學習中的學習疑點、難點,從而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比如,在五年級上冊第二課“多邊形的面積”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教材內容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每講解一個知識點,就要向學生詢問是否完全理解了,是否存在疑問,然后把學生在學習中反饋出來的疑難問題進行綜合分類講授。對于多邊形面積不會計算的學生,引導他們加強面積切割和計算公式的學習;對于對這部分知識理解不了的學生,要引導他們通過復習三角形、正方形部分的知識來形成知識的聯系。最后,要在課后作業布置時,針對本課知識的重難點和學生反饋的疑難點,給學生出題,讓學生課下進行再次強化練習。
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及時掌握課堂教學效果好壞,需要運用課堂檢測的方法,根據具體的課堂知識,及時對學生進行測驗,既能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消化和吸收,又能使教師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程度,為下面的教學過程確定方向。
比如,在三年級下冊第四課“混合計算”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在對學生詳細講授完本課的知識后,要給予學生知識理解和消化的時間,然后把有關本課混合計算的測試題目放到學生手中,讓學生限時作答,要求學生在作答過程中獨立完成,把不會做的題目圈下來。最后,教師統一收回進行評判,對于班級學生都存在困難的題目,要寫在黑板上給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并在講解過程中隨機指定學生說出自己在解答這道題時的具體思路,使學生形成鮮明對比,直觀了解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及時彌補改正。
在小學數學科目教學中,運用讓學引思的四步教學發現法,全面調動學生學習能動性,促進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樹立起明確的學習目標,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