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東坎鎮東坎小學 王 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進行數學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何進行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些體會。
數學教育家斯拖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樣,這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語言水平。尤其是數學課堂教學,要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鑒于此,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將數學語言生活化是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說:“我家里有10000元錢暫時不用,可是現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請同學們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些錢?”學生回答的辦法很多,這時再趁機引導學生:“選擇儲蓄比較安全。在儲蓄之前,我還想了解一下關于儲蓄的知識,哪位同學能夠介紹一下嗎?”學生們競相發言。在充分感知了“儲蓄”的益處之后,學生們又主動介紹了儲蓄的相關事項,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生活與數學休戚相關。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知識在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我們還要鼓勵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讓他們的數學思維得到鍛煉。比如在講完“三角形的穩定性”的相關知識后,我就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們家的屋頂的房梁是三角形的?老師的辦公桌經常會晃動,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又如在學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后,我讓學生用尺子測量出數學書封面的長和寬,然后算出它們的面積,或者給出我們教室的長和寬,讓學生設計合適邊長的地板磚。再如國慶節,商家的促銷方案不一樣,讓學生計算在哪一家購物更劃算。這樣,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不僅能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而且讓學生在生活中鞏固了數學知識。
在教學“射線的認識”一課時,學生對“線段、直線、射線”這三種幾何概念容易混淆,在課堂上,我拿出一個學生經常玩的紅外線電筒,讓學生體會到什么叫射線,然后用兩個紅外線電筒接起來,讓學生體會直線的概念。整個教學活動都是圍繞紅外線電筒展開的,沒有說教,學生也都弄清楚概念了。他們既能開心地玩,又有動手體驗,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數學教學的內容不能僅限于課堂上的內容,新課標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走進生活,延伸到課外,充分體現數學學科的開放式特點,擴充學生的學習內容,開拓學生的眼界和學習領域。小學生對動手操作和猜想十分感興趣,教師要不斷開發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并在課堂上展示生活中小學生不是很熟悉的內容,讓學生大膽去猜想和實踐,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構建的生活情景要多元化,這就需要教師首先對學生的實際生活充分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生活化情景構建,也可以借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科技輔助教學,直觀、形象地展示數學知識和內容。
同樣的數學知識,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的接受程度不一樣,這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語言素質,尤其是在課堂上如何將抽象的數學讓學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看似枯燥無味的數學,里面實則蘊藏著生動有趣的東西,如果教師沒有高素質的語言藝術,是不能勝任的。鑒于此,數學教學語言生活化是學生引導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在不影響知識的前提下,對數學語言進行加工、裝飾,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認識“<”“>”,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順口溜:大于號、小于號,兩個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開口在前是大于,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區別這兩個符號一直是教學的難點,這個順口溜可以幫助學生分開,同時還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又如在教學“平均數”一課時,我讓學生分小組,測量每小組成員的身高,然后算出它們的平均數。小組之間再比較一下,看看哪個小組的身高平均數最大。在這些數學活動中,每個同學都可以參與,他們獲得的體會就會更深刻。
由此可見,數學知識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失去了生活這一片沃土去學習數學,只會讓學生一頭霧水,長此以往,將逐漸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脫離了生活的數學教學,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讓他們覺得數學知識枯燥無味,學生甚至會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我們每一個數學老師要盡量設計生活化的數學情境,讓生活與數學緊密結合,這樣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共鳴,還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數學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