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第一初級中學 董長明
課堂教學是溝通、分享的過程,學生內化知識并轉化為自己的學識、主見,形成一個有獨立人格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以恰當的問題創(chuàng)造活躍的氣氛,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促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讓課堂富有無限活力。但我們的課堂中也存在連珠炮式的提問,一個接一個的轟炸令學生應接不暇,學生或答非所問,或閉口不言,久而久之,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背上沉重的包袱,令其身心疲憊,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從何談起?教師要善提一些好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點燃他們的思維火花,能幫助他們突破疑惑。
數學學科知識隨年級增加而難度加大,知識點也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學生只有打牢基礎知識,才能為后續(xù)的學習鋪路。少部分學生認為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問題整體偏難,教師的提問較為枯燥,生怕答錯而受到別人的嘲笑。教師的提問習慣較為“傳統(tǒng)”,采用指答、集體答的方式,教師指答時易受到座位、成績、性格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總是期望學生能準確地回答問題,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我們會強調重點,給予適當的提示,有時也會直接打斷學生,這種做法不利于保護學生的自信心。
部分教師提問的準備不充分,導致課堂上隨意而問,語言組織混亂、缺乏邏輯,使學生思維模糊,無法理解問題。教師要重視問題的設計,要目的明確,以問題促進學生的理解,以問題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問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教師不在乎問的形式,要觸及學生的思維深處,能令學生生疑,產生新的思考。教師的問題如果枯燥乏味,缺乏新意,就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以鮮活的材料“輸入”、生動的語言描繪,引導學生去自主探索。但如果提出的問題偏離主題、遠離生活,就難以開啟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我們要借鑒蘇格拉底的“產婆術”,要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出相應的問題,深挖提問價值,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追問,啟發(fā)學生再思維,并從中尋找有價值的信息。教師要把握問題的難度,如果提問過易,學生會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而過難的提問會出現“冷場”的情況,我們要合理把握問題的難度,對問題進行分層設計,問題之間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能讓學生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地思考問題。教師提問的數量不宜過多、過濫,要多提高水平的問題。教師的提問還要避免雜亂無章,以問題鏈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如果學生能順利回答,就加大問題的難度,以促進他們思維的深入,但如果學生的回答并不順利,可以先以簡單的理解性問題提問學生,再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提問。如在“合并同類項”一課的教學中,教者讓學生判斷bd與bc、m2n與mn2、-5ab與πab、63與m3、23與32、m2與m3是不是同類項,再說一個-2x2y的同類項,并根據2x3yn與-6xmy5是同類項,求m、n的值。三個問題具有一定的層次性,能引起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索,能準確地識別同類項,并運用同類項的性質解決問題。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有時也出乎我們的意料,或思路偏離問題答非所問,或過于活躍難以控制,或思維停滯導致冷場,教師要對學生的應答情況進行分析,尋求最佳的對策,讓學生能從容應答。要預設問題的難易度,并設計一些基礎題、開放題,以應對課堂的各種狀況。
課堂的提問或囿于預設的問題,或隨意而問,想怎么問就怎么問,如果我們不去思考什么問題能引發(fā)學生的注意,什么問題能幫助學生去深入思考,就會使提問變得低效,教師要借助于提問,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重點內容上來,促進學生的理解、鞏固、遷移、內化。教師要合理把握提問時機,如果超前超問,學生所獲的知識尚不能解決問題,就會感到茫然,會因無法解答而喪失興趣。但是如果我們的提問滯后,就無法促進學生的鞏固理解,將學生的思維停留于記憶的表面而無法順利遷移。
教師要合理選擇問題應答方式,要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情而問,要吐字清晰、簡明扼要,以一定的邏輯順序提問,避免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混亂。如在“一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2)”的教學中,教者讓學生在同一直角坐標系內畫出一次函數y=2x、y=4x的圖像,看看有何發(fā)現?再畫出一次函數y=-2x、y=-4x的圖像,說說又有什么發(fā)現?學生通過對比、分析,發(fā)現k的取值與一次函數圖像所在的象限有關,k>0時過一、三象限,k<0時過二、四象限;k值也與函數的增減性有關,k>0時,y隨x同增同減,而k<0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少。教師要合理把握候答時間,如果留時過短,學生的思考就不會充分,思考不夠深入,回答也不夠流暢,而留時過多,會造成學生思想開小差,白白浪費寶貴時間。教師要根據情況合理把握時間,恰當留時,如果問題容易,可以適當縮短時間,如果問題復雜,可依情延長。學生在思考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動態(tài)決定時間的長短,也不要隨便打斷學生,或把學生的思路往自己的預設上引導。有時教師會對學生的回答不予理會,或簡單表揚,或讓其他同學回答,教師表現出的敷衍讓學生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教師要依情表揚,對缺乏自信的學生要多加鼓勵,而對過于自信的學生要引導他們繼續(xù)努力,對回答有錯的學生,通過分析讓他們發(fā)現錯誤所在,對粗心大意的學生,要讓他們意識到細心做題的好處,要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將問題面向全體學生,要分層而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建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為學生的思考指向。教師只有善問,學生才能會思,才能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