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靖江市外國語學校 宋洪波
小學數學的學習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科目之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小學生日后的學習狀態有直接影響。為了確保小學數學教育產生實質作用,為小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利條件,在展開教育活動中需滿足課程要求,增強小學生深度學習的動力,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本文主要從實現小學生數學深度學習,提高學生核心素養這兩方面進行探討與研究,采用教學知識和文化相結合、培養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思維的轉變、教學評價檢測核心素養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素養。
在整個小學階段,數學一直引領著教育教學的發展,其不僅是知識點與生活中的傳遞工具,還是應用到學習與生活中的有效工具。具體來說,“數學素養”指的是在了解數學的某些知識點的基礎上,掌握知識點的應用、學習技巧,提高創新能力,對學生學習有著一定的影響。學生用心去學,及時解決學習中的一些難題,將學到的知識和生活進行有效結合,對自主去解決問題具有促進作用。如在蘇教版五年級數學的“方程”課堂中,學生需要利用“天平兩側的質量相同”這一道理進行解題,學習了事物的邏輯性,會從相反的方向去看待同樣的問題。
所謂的“核心素養” 是指對事物本質的不同理解,學會將復雜的難題轉化成簡單的問題是核心素養的關鍵。如何將復雜轉變成易懂的問題是值得每個教育者深思的。遇到問題時想想巧妙的方法會比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一個問題更有效。教師教授時,在準備的每一個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對知識的吸收能力,將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課堂高效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就擁有了核心素養,會多角度地看待同一個問題,多角度去理解事物,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數學領域設計中,總會應用核心素養。如何提高核心素養,仍然是個難題。
擁有知識和文化是評判一個優秀學生的重要標志。知識是文化的基礎,文化也是知識的繼承。兩者相輔相成,緊密相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將知識和文化聯系起來,學知識的前提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文化背景。此外,教師授課時還可根據課堂的時間和學習內容以及學生的活躍性來適時地向學生滲透文化知識,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文化的韻味。如在學習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的《升和毫升》這節課的知識點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升和毫升的由來是英國人的兩個兒子的名字,學生由此對歷史背景更加感興趣,把知識與文化聯系在一起。這樣一堂課結束后,學生不僅掌握了所學的內容,還能豐富歷史文化。在教師講述知識點時,可以適當地將要掌握的知識點融入文化生活中。
學會思維轉變可以更有效地進行數學活動。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興趣,就可以積極主動地學習,也會帶動別人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思維的轉變是學生產生興趣的導師,思維轉換使學生對問題的解決增強信心,激發求知欲,以此保證課堂任務的順利進行。學生在有良好的思維轉變方式的基礎上去學習數學的相關知識就會更直接且方便。要想學好數學,不能一成不變地去考慮每一件事情,學會變通,會從某種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核心素養也會有所提高。如在學習蘇教版一年級數學《認位置》時,可以讓學生概括性講述該知識點。在教師介紹了各個方位后,可以給學生舉幾個物體位置的例子,接下來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學生分為幾組去判斷誰在誰的左側、右側。練習上下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用身邊的物品進行講解。有著思維轉變的一堂課不但內容新穎,課堂氣氛也會十分活躍。因此,學生的思維就會得到提升,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會增加。
用教學評價檢測核心素養,每所學校在對學生進行了一學期的教育培訓后,都會用檢測卷來評判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成績越高,說明學生的核心素養越好。這就需要教師根據不同難度的知識設計不同的問題。設計問題時,首先要考慮基礎知識被學生理解的情況,其次要考慮對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培養程度,最重要的是每個知識點之間要有關聯性,將考查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真正讓學生把數學的相關知識融入生活中。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設計不同的題目來檢測學生的核心素養。
綜上,小學生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素養及學習習慣至關重要,培養活躍的應變能力也能促進素養的形成。小學生深度學習是提高核心素養的基礎,核心素養又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由于數學學科需要具備良好的邏輯性和推理性,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也要思考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怎樣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保證小學生可以在數學教學中深入學習和生活,保證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