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 張 炯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數學學習更加注重讓學生“做中學”。而動手操作能夠成功地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化、趣味化,以更好地激活學生的探究意識,促使學生有效體驗。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組織學生開展動手操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靈動學生的思維,實現高效率的數學課堂。筆者借助此文,談談自己在這個方面的膚淺做法,旨在拋磚引玉。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讓學生做一名觀眾,要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更多地為學生創造一些自主體驗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更多地體驗數學新知的生成和發展過程。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創設一些動手操作情境,以激活學生探究意識,促使學生融入課堂,實現高效學習。
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們探究學習時,向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在紙上畫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并觀察思考一下,這三條邊存在著怎樣的數量關系呢?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在紙上畫出一個直角三角形,然后開始思考這三條邊的關系。教師引導學生分別以三角形三條邊為邊長作正方形,隨后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了動手操作,并根據自己的操作結果測量計算,計算出這三個正方形的面積,最后發現這三個正方形的面積大致存在著一定的數量關系。于是,學生根據自己的操作結果,大膽猜想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條的平方。在得到這一結果后,學生又試著畫出了幾個圖形,進一步探究思考。學生也在這一動手操作情境中,對數學知識有了很好的認識和體驗。
案例中,教師巧妙地創設操作情境,成功地激活了學生的探究意識,開拓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對勾股定理的知識內容有了很深入的體驗。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探究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生的問題迎刃而解了,學生的思維水到渠成了,學生的能力也進階提升了。
動手操作學習是學生常用的一種學習方式,它能夠充分實現學生價值,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體驗新知。初中生的形象思維還是占有一定優勢的,抽象性數學知識不利于學生的掌握。由此,教師教學中可以將知識化抽象為形象。在課堂學習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開展動手操作活動,充分簡化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活動中積極探究。
例如:在教學“線段、角的軸對稱性”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時,并沒有直接將知識倒灌給學生,而是選擇將知識以問題的形式拋給學生,讓學生們自主探究學習。這時,教師向學生提問:你們知道一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有著怎樣的性質嗎?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們開始了操作探究。學生們都在紙上畫出一條線段,然后畫出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接下來開始思考。有學生拿起這張紙沿著垂直平分線對折,觀察其中的奧秘。有學生發現從垂直平分線上任意選取一點,分別連接線段的兩端,發現大致都可以構成一個等腰三角形。這時,學生們發現了一個規律: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但有學生認為這只是直觀的圖形,于是學生們開始進一步探究證明。學生就這樣通過動手操作,發現了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對其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案例中,教師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巧妙地引導學生開展動手操作活動,很好地促進了學生進行探究,并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促進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提升了學習效果。這種體驗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動手操作給學習帶來的極大幫助,也為學生學習方法的積累指明了方向,是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策略。
課堂學習中,教師不再只求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變得更加注重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而動手操作學習能夠很好地實現這一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地組織學生開展動手操作,將復雜、深奧的數學知識簡單、形象化,更真切地體驗知識的有效生成,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在教學“矩形”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矩形,讓每一位學生都準備了一張長方形紙張,并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分析矩形有著怎樣的性質。學生們在教師提出問題后,都紛紛進入思考分析中。有學生將手中的長方形紙張上下邊對折,發現矩形對邊長度相等,并且依據其四個角都是直角得出其對邊互相平行。又有學生畫出這一矩形中兩條對角線,并試著用直尺去測量兩條對角線的長度,發現這兩條對角線的長度大致相等,于是學生猜想矩形的兩條對角線長度相等,隨后,學生開始根據自己的猜想去證明驗證。還有學生沿著一條對角線對折,發現這條對角線兩端的圖形恰好重合在一起,于是學生得出結果:這一矩形是一個軸對稱圖形,而且對角線是其的一條對稱軸。學生們就這樣積極地操作探究,無形中對矩形的知識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在以上教學案例中,教師大膽放手,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學習,充分活躍起課堂學習氛圍,讓數學知識真正融于學生的知識系統,更好地提升了學生的課堂效率。在此,學生的動手與動腦都是相輔相成、并駕齊驅的,為此,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此得到了真正有效而深入的提升。
總之,動手操作學習是一種很有效并常用的學習方式,它有效地活躍了學生的探究思維,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意義重大。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組織學生開展動手操作學習,凸顯學生作用,發揮學生價值,更好地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催動學生全面發展。
【備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初中重點資助課題《初中數學“學材再建構”研究》(課題編號:E—a/2016/06;主持人:施俊進、徐強)理論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