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開發區國際學校 陳書婕
通過引導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方式,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且能切實深化學生對數學相關知識及概念的理解。與此同時,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方能進一步滿足當代小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務必注重動手操作實踐活動的開展,以此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良好發展。
操作有著眾多的模式與手段。當然,要想切實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發展,教師便不能隨意采取其中一種操作方式,而是要基于學生當前的實際學習能力以及當下的教育實際來對各種操作方面的利弊進行合理權衡,從眾多操作方法之中挑選出最適合本班學生的操作方法與模式,如此方能切實發揮動手操作實踐活動的積極成效。如針對“求長方體面積”的相關內容,不同的教師可能會采取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如部分教師便可能采取全面展示長方體的立體圖形,并將之分解為眾多的平面圖形,進而求其面積的方式。此方式雖然亦能達到解題的效果,但顯然與原本的教材安排相違背。就教材原本的安排而言,其無非是想利用長方體來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但教師如此教法,顯然使得該課程的價值大打折扣。對此,針對長方體面積的求取過程,教師可采用同樣的教學道具,但卻切忌將之以平面的形式展開,而是要讓學生自主去理解,或通過向學生展示對立面的方式來讓學生感受長方體的整體構造,如此一來,方能讓學生在腦海中對立體圖形有初步的認知,繼而在滿足教學的真正要求的同時促進學生立體思維能力的有效發展。
眾所周知,數學之中包含大量的數字與公式,而僅僅基于這些最基礎的數學元素便能產生無窮的變化,當然,也正因此,方使得數學具有極為廣闊的探索空間。對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更不應忽視實踐練習的重要地位,如此方能讓學生在親身動手實踐過程中逐步感受到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極大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發展。
如針對“長方體表面積”的相關內容教學,教師便可事先為學生準備一個長方體紙盒,要求學生也提前自主動手進行制作,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長方體沿邊剪開,最終學生將發現,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所組成。至此,教師再讓學生觀察長方體每一面的長、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之間有怎樣的關聯。如此一來,不僅能讓學生對長方體的了解更加直觀,且能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這對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以及掌握其中規律而言將有極大助益。
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不僅使得小學數學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遭到了摒棄,且基于培養學生數學實踐能力這一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新的教育要求,則教師應當積極致力于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如此方能在滿足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如針對“乘法口訣表”的相關內容教學,教師便可將《數學在我們的游玩中》這樣的教學活動引進實際教學過程中。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首先向學生展示游樂園的價格表,然后向學生提問:以上是否有你感興趣的項目?現基于游樂園價格表,計算出你欲玩耍的自身喜愛的項目,共計需要花費多少錢?若每人現有40元,那么怎樣的游玩方案最為實惠且能讓人獲得最大程度的滿足感?基于這樣的實踐活動開展,不僅能切實促進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發展,且學生的數學視野也能得到有效拓寬。
數學是一門極具邏輯性與系統性的學科。當然,也正式基于這樣的學科特性,方使得數學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對此,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亦曾經提到:“兒童的思維通常是由其動作所引發的,若切斷了動作與思維之間的聯系,則兩者均無法得到有效發展。”簡言之,針對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需務必注重思維與實際動手操作的有效結合,如此方能切實促進學生思維的有效發展。如針對“三角形內角和”的相關內容教學,教師應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制作兩個不一樣大小的三角形,而后再將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接為一個更大的三角形,由此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大三角形與小三角形的內角和不一致?大三角形與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分別為多少?如此一來,學生在拼接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便能了解到拼接后的三角形與拼接前有著怎樣的聯系,繼而可促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習以及運用數學思維的方法。
總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對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對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其應務必對此方面的教育任務給予高度重視,繼而積極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切實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