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涵式發展,是指學校在自身現有條件下,充分利用內部資源,通過各種途徑,深入挖掘并形成內部發展潛力和發展機制,使學校迸發出勃勃生機,進而形成學校特色。
新沂市鐘吾中學創建于2002年。近年來,受師資交流、教師隊伍老齡化、生源變化、社會有增無減的教育期待等因素的影響,學校發展面臨巨大挑戰。為此,我們直面困境,著眼于教師成長、學生素質提升、教學質量提高等方面,堅定不移地走內涵發展之路,推動學校持續前行。
教育質量的提升歸根結底取決于教師,優秀的教師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沒有教師的專業成長,就沒有學生的快樂成長;沒有教師素質的提升,就沒有教育質量的提升;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教育的發展。
在向教師要質量的同時,我們必須首先回答一個問題:我們可以為教師做些什么?
1.思想引領方向,讓教師具有使命感。
教育管理最重要的任務是以思想引領思想,以主張引領主張,以使命引領使命。我們提出“守住底線”,對教師進行職業操守教育;開展“畢業生回校”活動,讓教師增強職業認同感;打造共同愿景,凝聚人心,激勵人心。經過努力,“和諧、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已在校園里形成,“集體敬業”是對這個團隊最恰當的形容。
2.牢記“以人為本”,讓教師具有尊嚴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管理者都是從教師干起的,最理解教師需要什么、期盼什么、厭惡什么,因此,不管任何時候,不管做哪些決定,不管如何發號施令,都應該將心比心,學會換位思考,帶著情感和責任感,站在教師一邊去掂量。我們希望所有決策和安排既能帶著最美好的“初衷”落地,又能在換位思考中贏得教師的支持。
教師是否真心實意地對工作投入情感,取決于管理者是俯視教師還是仰視教師。對教師最起碼的尊重是讓教師產生尊嚴感的基礎。我們牢固樹立“教師第一”的理念,生病時看望、生日時問候、家庭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同時,注重改善辦公環境,加大對他們的業務培訓力度。這些舉措讓教師每天都帶著愉悅的心情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近學生,讓他們獲得了強烈的尊嚴感。
3.建設人文校園,讓教師具有幸福感。
校園是什么?校園就是一本書,其中的一草一木、一道一廊、一屋一房都能讓師生浸潤其中,都能成為最鮮活、最有效的教育元素,甚至就是教育本身。為此,我們舉辦教師書畫展,開展籃球、乒乓球、拔河、踢毽子、跳繩等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鼓勵教師參與。這既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也構成了校園文化的重要部分。
4.注重專業發展,讓教師具有成長感。
(1)教師專業發展的主渠道——常規教研。
我們通過“學講方式”動員會、培訓會以及每周集體教研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樹立“真學講”思想;要求全體教干和學科教研組長率先上“學講方式”研討課,每兩周完成一輪所有學科“同課異構”的教學研討,樹立“真教研”意識。
我們要求課堂教學做到“三有”:“有效”,即教師的教學方式要能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較好地達到三維目標;“有趣”,即運用游戲教學、故事教學等方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有用”,即所選用的學習材料要讓學生感到有價值,能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此外,我們還提出集體備課務求“實”用,質量檢測務求真“實”,作業練習務求“實”效等要求,為教師矯正教學行為提供參考。
(2)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源——善于學習。
我們積極引導教師成為學習者。為此,我們邀請專家走進學校與教師零距離交流,引領教師發展與成長;制定獎勵措施,促使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學研究;鼓勵他們多與學生交流,獲取教育教學的更多契機。
(3)教師專業發展的營養素——經典閱讀。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我們成立了“師生讀書會”,購買了大量的圖書,用于開展校園讀書節、圖書漂流、親子共讀等活動。這一做法可以使教師擁有教學的“源頭活水”,保持職業不倦不怠的活力,保持心靈的潤澤、靈魂的高尚,從而成為一個有思想、有智慧的人。
不懈的努力造就了不一樣的成果。近年來,我校有1人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127人獲得過省、市級優質課競賽一、二等獎,57人次被授予徐州市、新沂市名師稱號。
教育的內涵發展必須把學生的素質提升放在首位,一切服從并服務于學生的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差異,尊重孩子的個性,為不同的孩子提供適合的課程,為不同的孩子提供適合的活動。
1.質量是學生內涵發展的基石。
有內涵的教育絕對有優良的質量作為支撐,而沒有質量的教育則一定是沒有內涵的。近年來,我校取得了一定的辦學成績,這主要得益于多方力量的整合。
一是嚴格各種規范管理,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我們通過層層簽署目標責任書、師生結對、學生結對等方式,為每一位學生找到發展目標,組建發展團隊。例如,我們要求結對師生每天面批一次作業、每周談一次話,并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交流。
各年級組秉承“無縫管理”的理念,值班教干每天早晨負責檢查各個班級的早讀情況,班主任、輔導教師的到位情況;每天中午負責檢查學生的午間練字、午作業課和午睡情況;每天晚自習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輔導教師的到位情況;晚自習后檢查各班級離開情況和關閉門窗、切斷電源等情況。每次檢查后,我們都通過短信和微信形式編發簡報,表揚先進,指出問題。嚴格的檢查督促讓班主任積極行動了起來。他們引導學生認真遵守日常行為規范,促進了良好班風和學風的形成。
二是讓家長進課堂,參與班級管理。這既加強了家校溝通,也提高了年級組的管理質量,一舉兩得,效果極好。
三是集中力量解決主要問題。例如,中考前夕,我們成立中考學科研究中心組,每門學科在全校范圍內各選取五至十位骨干教師參加,定期研討,幫助九年級學生更好地應對中考。我們還邀請新沂市教師發展中心各科教研員來校視導,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更科學、更合理、更有效。
2.沒有社團活動就沒有真正的內涵發展。
社會是最好的課堂。學生了解社會最好的載體,就是各種社團活動。沒有社團活動,就沒有真正的內涵發展。
(1)心理健康課程促使學生身心更健康。
我們將心理健康教育帶進課堂,并成立了心理咨詢室,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講座,面向師生和家長開設中考特別咨詢服務。目前,新沂市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就放在我校。
(2)讀寫課程給予學生展示的平臺。
我們依托校文學社開展了各種讀寫活動:邀請名家進校園為學生開設講座,師生共寫同題作文,舉辦現場作文大賽等。這樣的活動不僅豐富了師生生活,而且觸動了他們的靈魂。
(3)體育運動課程激發學生活力。
我們依托社會資源為學生開設了乒乓球課,依托新沂市足球協會開設了足球課。這些體育運動課程深受學生歡迎,豐富了他們的校園生活。
(4)校園情景劇課程激發學生的生活熱情。
每年,我們都會根據校園實情引導學生編寫校園情景劇,包括《雨季》《一起飛翔》《殤》等。其中,《殤》獲得第四屆江蘇省中小學生自我保護情景劇大賽一等獎。
(5)家校合作課程讓教育更完整。
有家長融入的教育生活才是真正意義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校一直注重家長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已陸續研發了法制課程、保健課程、自我防護課程、男童保護課程和女童保護課程,有效地彌補了學校師資的不足,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孩子成長的無限可能性。
(6)儀式課程促進學生成長。
社會學家鄭也夫先生說,生活需要鼓舞,勞動需要激勵,儀式就是對生活與勞作的鼓舞和激勵。為此,我們通過每周的升旗儀式讓學生感受集體的認同;通過畢業典禮上的紅地毯和祝福,讓每個孩子終生難忘;通過閱讀節開幕式、入團儀式、青春儀式等,給他們的青春留下永恒的記憶。
3.內涵發展離不開書香校園建設。
一所學校,只要有提供給師生博覽的群書,只要有滿校園濃郁的書香氣息,只要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就是幸福的校園,就是有內涵的學校。
我校成立了青梧文學社,現有社員300多人,校刊《鐘吾文苑》是社員們用文字記錄成長的平臺;開設了“用文學為成長奠基”系列講座;舉辦了師生現場詩歌大賽、作文大賽等。現在,讀書寫作已經成為鐘吾人每天必做的事情。
近年來,我校有多位學生在各級各類作文競賽中榮獲特等獎或一等獎;教師每年撰寫文章300多篇,有多人在各級各類雜志上發表了論文;學校也先后榮獲“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初中課程建設特色學校”“江蘇省初中物理教學研究基地學校”“江蘇省最具影響力初中”“江蘇省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
我們深知,內涵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推動學校內涵發展的過程盡管困難重重,但只要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教育實踐中帶動師生共同前行,將會使學校真正辦出品位,將會讓教師真正體會到幸福工作的含義,將會為學生提供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