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欣欣
(渤海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在當代地理教育中,教師必須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對于目前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進行解決,才能有效的緩解我國教育所面臨的改革問題。自從我國新課程改革之后,素質教育就得到了大力的提倡和應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因為種種原因,仍然使用傳統方法進行教學,這就導致高中地理教學成效遲遲得不到進步,反而還有落后的情況發生。追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方法使用的不到位,因此,教師必須找到對應的解決措施,在實踐中不斷的積累經驗,加以改善。
我國高中地理教學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教材質量較差,這也是造成地理教學質量不理想的原因之一。目前很多學校在地理教學時,并不看重教材的使用,總是以一種應試教育的方式來進行授課,也正是因為不重視,使得在選擇教材的時候,都是使用的老版教材,內容上壓根沒有改動。由于地理課程有著很強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再加之在地球中有很多的變化因素,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更新,就會造成學生跟不上社會步伐的情況出現,并且,還會抑制住素質教育的發展,達不到新課改改革的教學要求。除此之外,很多地理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很容易將學生的學習能力忽視掉,高中學生在初中階段就會掌握一部分的地理知識,但是和初中的地理知識相比,高中地理知識更有難度一些。如果教師不能正確的了解學生的能力,就會導致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程。
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一方面,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將自己當成是課堂的主體,這樣一來,就使得學生永遠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從而使得學生無法打起精神學習。如果長期以往,教師就沒有辦法了解學生的需求,按照學生的實際需求加以知識的傳授,最大程度上影響高中地理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生對于自己所講解的知識有什么看法,教師是一無所知的。如果一直下去,地理教學就會脫離實際,嚴重阻礙到高中地理的教學目標實現。
為了可以將高中地理教學質量進行質的提升,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師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方法,這是提升教學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師要想在真正意義上轉變教學方法,要先轉變思想,當一個人有了思想意識之后,才能對行動做出改變。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向來傳統教學都比較關注教師自身的感受,從而使得學生的感受得不到重視,當教師在具備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之后,就不會再對教學的有效性做出具體的思考了,而是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來教授課程,但是,通常情況下,這種慣用的經驗都比較傳統、落后。在當代教育中,還一味地應用傳統教學方法,就會對素質教育造成障礙,而學生也不得不接受傳統學習模式,而在新課程改革以后,高中地理教學應當對這個問題進行嚴肅的處理。教師必須要意識到課堂主體是學生,而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只是引導者,只有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之下,教師才會開始對學生產生關注。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就要把學生作為對象考慮進去,例如,什么樣的課前引導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會喜歡什么樣的教學方法等等。在教學中盡量多考慮學生的主體感受,而不是習慣性的使用傳統方法反復教學。
在當代教育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師生間的互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在傳統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聽,整個過程沒有任何的交流,交流最多的時候可能就是教師抽人回答問題的時候。這種教學方法很容易導致學生和教師之間產生不和諧因素,比如,該堂課所講的內容,教師只顧自己講,在下課時布置作用,卻不知道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知識點,因而就會造成學生抄作業的現象出現。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依賴別人完成作業的習慣,這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來說沒有任何的幫助,因此,教師必須意識到師生之間的互動重要性,這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不具備師生互動只會造成教學的脫節。例如,在教學過程當中,當講解到大氣運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空氣運動形式的了解,再給學生幾分鐘思考的時間,然后讓學生回答,在學生的答案中,教師可以基本上大致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之后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主動的介紹知識特點和自己的教學步驟,讓學生也可以對課堂教學有大致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學中的知己知彼。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多添加近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措施,相比于理念教學,實踐教學在改善教學成效上更有效果一些。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前往學校附近的場地上,讓學生可以更好的領悟到地理教材中描述的地理事物,這對于高中地理教學方法的改革有著很積極的意義。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不僅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汲取,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學目標的實現速度,從而推動我國高中地理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