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志
(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0)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得到極大提升,為隨著新醫療改革制度不斷深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突發公共衛生時間應急組檢被政府重視[1]。為了使醫藥衛生體質得到有效改革,完善衛生事業單位認識體制,優化基本公共服務,創建崗位監管相關體制是促使崗位設置監管相關體制步入正規的關鍵。崗位設置和崗位聘用指的職工和單位在自愿平等基礎上,由單位設置一定的崗位,根據崗位對人才的要求,聘用具備任職條件的工作人員承擔該崗位職務,是各大事業單位最重要的人事制度[2]。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要負責本市傳染病、地方疾病的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重大災害應急處理;健康與疫情有關因素信息管理。通過開展收集、監測、報告、分析、評估、干預等措施防控疾病。
2017年5月我市編制人數為80人,在編數為72人,編外數為25人,空余編制為8人,在編人數與編輯人數相差17人。
當前,政府編辦有關機構合適的單位編制總量已經無法滿足單位工作需求,使得部分崗位人員缺少,以及監管與崗位設置困難程度提升。與此同時,因編制總量被制約,衛生相關工作者自身工作量提高,為了提升工作質量,就需要增加編制工作人員數量和非編制工作人員量。在增加非編制工作人員量的同時還增加了單位用工風險率。當前我單位編外人數大多為勞務派遣、退休返聘員、聘用工等,此類工作者薪資福利與在編人員相差極大。
當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部分工作者不在剛,占據了單位本身崗位總數量,特別是具有中職稱與高職稱一類崗位相應的總數量,與工作關系和人事關系存在分離情況,因此出現因崗位設置的總數量不夠而不能夠聘用其他工作者上任,以及讓其他工作者對崗位設置平等性產程質疑。
近幾年來單位招聘工作人員學歷大多在研究生以上,原來核實的的專業技術崗位設置構造比重已經無法與單當前符合。出現高職地聘現象,此類現象不但會對低聘工作人員本身薪資與積極性造成影響,還會縮小其晉升空間,且隨著工作人員自身學歷提高,晉升職稱人員愈演愈烈,導致到到單位工作幾年來碩士生無法晉升到中級崗位[3]。
①崗位公布:公布崗位職責與昂為名稱;②完善申請制度:應聘者提出書面應聘申請,并且提交有關材料;③資質審核:人力資源管理部位對應聘人員條件、自個進行初步審核;④考察評議:多采取競聘方式招聘崗位人選,以評分、績效、工齡、工作年限、學歷、論文發表等情況進行賦分,選擇評分高者;⑤研究決定:組織各個部門領導,以集體方式討論確定最終聘用人員;⑥聘用結果公示:聘用結束后公示5天,如存在較大異議,則重新招聘,與最終聘用者簽訂合同[4-5]。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承擔著政府公共衛生服務職能,建設高素質、高技能行隊伍對保障人們健康與生命安全有著重要作用。對于除以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大地區,基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可適當增加崗位設置總量,如增加護理人員類、黨務工作類人員、藥師類人員、醫學檢驗類人員、生物工程類人員等。
根據公平、平等、績效優先原則,以及衛生工作情況、腦力、體力、工作風險程度等特點。完善薪酬制度,制定績效考核制度,將職工工資分為獎勵性績效與基礎性績效。基礎性績效占總工資65%,與考核、考勤結合,根據出勤天數與考核結果按30天發放;獎勵性績效則占總工資35%,與績效獎和考核獎結合,根據職工工作業績和貢獻評定,通過考核相關人員評定與年終考核后發放職工工資與績效獎[6]。績效工資分配機制和崗位設置結合,事項崗位變薪、崗位定薪,與此同時崗位聘用應優先考慮一線職工。此外應優化崗位設置,建議崗位設置動態調整,增加專業技術類崗位,減少工勤類崗位。
“雙肩挑”指的是在擔任管理崗位的同時擔任專業技術崗位職務,通常有單位副職、正職領導等人擔任,衛生領域中此現象較為普遍。因此應擴大單位“雙肩挑”工作者。把一線科室帶頭人統計到“雙肩挑”中,以此填補崗位空缺或緩解崗位數量不足情況。在納入過程中應嚴格制定入選標準條件,如:具有專業技術背景者;具有中級職務專業技術以上者;仍然從事專業技術工作者。
運用變量與常量關系制定各個崗位任職條件。各個等級和核準數量、單位編制、當前工作人員人數的情況來設置崗位任職條件則為常量;當地衛生經濟發展狀況、5至10年崗位規劃、崗位人員變化、科研、業務等預測情況為變量,以動態的眼光合理分析崗位體系變化,根據變化情況設置任職條件。例如晉級到八級崗位條件為需要在九級崗位任職2年,而晉升到九級崗位則要在十級崗位任職2年,如果運用變量方法,結合單位實際發展情況可設置晉升年限,減少晉升難度,并且給予引導,形成良好競爭環境。
當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部崗位總數量不足和結構設置不合理問題逐漸現象,故,相關監管者應找出存在問題,并且科學合理制定針對性對策以此合理聘用與分配崗位,使各個崗位人才自身優勢得到凸顯,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才隊伍建設發揮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