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千
(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合唱是一門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但并不等同于獨唱的集合,而是一種尋求共性的藝術表現形式,這些共性要求需要經過一定的訓練才能獲得。相比于其他藝術形式,合唱有眾多人員參與,能夠將作品蘊含的的情感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當然這需要指揮與合唱隊之間、合唱隊員之間與各聲部之間的相互配合與協作來共同完成,以此來塑造出一個完美的藝術形象。因此,在合唱訓練中,要格外注重對于合唱中共性因素的訓練,例如音色、音量、速度、音準等,都要均衡統一,才能達到理想的藝術效果。要想取得較完美的合唱音響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在強調共性特征同時,同樣要注意合唱過程中的音色諧和和情感表現,使合唱的內在關系達到協調,這樣才有可能達到一個完美的音響效果。
合唱團最基本的單位是聲樂部分。為了達到理想效果,合唱表演的基本要求是平衡音量、統一的音色和完美的音高。音色,是指音色的特點,由于音色結構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聲音,音色合唱是由許多合唱成員通過巧妙的配合和條件以及整體的音色組成的。不同的作品,不同于音色的要求,很可能是明亮的,也可能是低沉的,但一般來說,一定要根據音樂作品的需要,以優美、統一的藝術表現力來進行合唱表演。統一音色是合唱表演的基本條件,是測試合唱水平的標準之一。合唱組分為同聲合唱和混聲合唱,由不同性別的個體成員,整合各種不同的聲音,根據相應的聲音相似的部分,再通過各個部分相互結合,產生整體效果的合唱。今天我們要討論這部作品是一首混聲合唱,混聲四部合唱是現在經常采用的形式,它有豐富的音色,男性和女性的不同音色的交織變化,又有高低聲部旋律線條的對比,由于存在多種可能性,因此具有多樣的復合音色,使音響效果協調豐滿、更豐富表現力。混聲合唱有四個部分,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這些部分都有不同的音色特性,可以把每個聲部的特性突出表現,還可以把所有聲部的特性糅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協調統一的整體音色,以達到理想的音響效果,也可以根據風格的作品不斷調整聲音,以便適應不同風格的表現,通過靈活多彩的音色變化,以獲得更豐富的表現力,今天要探討作品《雨后彩虹》正是用了這一種表現形式。
合唱曲《雨后彩虹》是中國著名作曲家陸在易先生在1982年上海電視臺國慶晚會上創作的四部混聲合唱作品。陸在易,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作曲家。他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寫作。他的著作涉及許多課題,管弦樂舞劇音樂戲劇音樂合唱和藝術歌曲,當今廣為流傳的作品有《雨后彩虹》《祖國啊慈祥的母親》《中國,我可愛的母親》等等,《雨后彩虹》更是被評選為20世紀世界華人音樂經典。作品通過贊美雨后的彩虹自然景觀,歌唱大江兩岸繁榮的美好生活畫卷,作品中重復的樂段“彩虹,彩虹”,細膩,表明了中國人似乎看到了中華民族向前邁進的喜悅和感嘆,微妙和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美好風景的無限熱愛。這部合唱作品以優美優雅的情調,清秀美麗的情感意境,豐富多彩的和聲色彩,強烈動人的民族風格旋律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合唱曲《雨后彩虹》是一首具有復三步曲式結構、由領唱和混聲合唱共同構成的作品。1-9小節是自由舒緩的前奏部分,10-30小節是A段,35-80小節迎來風格迥異的B段,90-111小節是再現部A1段,112-117小節進入尾聲。
前奏部分采用了大量的琶音,力度在p與mp之間起伏,具有層次性,舒緩且自由,為人聲的進入做好了準備。
女高音領唱進入唱出主題一的旋律,由于處于較高音區,這時領唱聲部的音色自然偏亮,男女合唱聲部隨之輕聲哼唱“啊”,雖然是個虛詞,但在音色的處理上外柔內剛,展現出流暢、舒展的性格,產生一種逐步向前推進的內在動力,與領唱聲部交錯呼應,兩者之間形成對比復調式的織體,描繪出一副雨后彩虹的絢麗畫面,體現了作者在作品中寄予的對大自然壯麗美好景象的無比熱愛之情。
作品風格從第31小節間奏開始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由小調的灰暗色彩轉向了大調的明亮,連貫綿延的旋律線條也被帶有頓音的短促八分音符所取代,儼然一派輕松歡快的舞曲風格。這一部分取消了領唱聲部,由女高聲部和女低聲部率先唱出主題二,“你是美的光環,你是希望的象征,你是翅膀帶來春風,溫暖了我們的心胸”,首先讓人有沖擊感體驗的是力度的層次感,著重體現在三個具有代表性的“棗核形”標記(< >),表示了整體音量由弱突強再突弱,重音在中心小節的大切分節奏型上,這時僅有一條主旋律在女聲聲部且處于中高音區,這種情況下不用過于強調音量的優勢,調整好音色的整體性、統一性即可。
在經過了四小節的間奏后,主旋律轉換到男聲聲部,女聲聲部唱虛詞“啊”起到烘托、渲染情緒的作用,此時主旋律聲部在男聲聲部切在中低音區,在音量的處理上可做強勢調節處理,但同時要注意聲音的協調、均衡、協和、統一,以保證旋律線的明朗清晰,這就像一個人的聲音,作品的B部分對情感的表達產生了濃厚的音響效果,在情感表現上更有張力,形象的描繪出了雨過天晴的景象,展現了一副廣闊的雨后彩虹的畫面。
A1段再現了A段的主題,對A段的結構進行了縮減,此時主旋律由女聲聲部和領唱交替擔任,男聲聲部同時進行襯托性的和聲和輔助式的副旋律演唱,這時有必要對男聲聲部的音量做一些加強調亮處理以突出男聲聲部的旋律感,不會被位于高音區女聲聲部的明亮音色埋沒,每個聲部必須從音量和音色適當匹配才能使聲部平衡并達到理想的效果。隨后,四個聲部以復調性的形式在錯落交映中變換,不同聲部的音色和力度都有明顯的對比,多重色彩的調和,既有多種變化發展,又盡量保持主題在音樂中的主心骨作用。此時,主旋律由男女高音聲部演唱,音色充滿激情,豐富飽滿,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發自肺腑地表達得淋漓盡致。
男高音和女高音以相呼應的方式演唱“啊”,表達自己的內心的感慨,同時以四聲部演唱主題詞“彩虹”,表達對彩虹的贊美。要求輕而不虛,富有感情地處理尾聲部分的幾個字,將整首合唱曲在柔淡的氛圍中結束而又不失對彩虹精神的傾心和對遠方的向往。
綜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音色是合唱音樂中最復雜、最具有感染力的因素,合唱作品同其他任何聲樂藝術一樣,音色在任何作品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直接關系到作品的藝術效果和情感表達。但是,音色的調整是基于音樂作品的需求,合唱作品的風格及內容豐富多樣、種類繁多。有民族的、美聲的、原生態的、通俗的,有表現熱情澎湃的愛國之情,也有表現婉轉哀傷的思鄉之苦,也就是說不同的作品必須選擇不同的音色去表現,不能用單一的方式或音樂去表現所有的作品。例如《雨后彩虹》的B段,歌曲風格變為歡快愉悅的,此時,即便是男聲聲部,也要用明亮柔和的音色來表現。在作品最后的再現部分,描繪了雨后彩虹的壯麗景觀,描繪了祖國偉大的河山,頌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展現了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象。這要求合唱團的各個成員在音色的處理和力度的把控方面都要表現出他們的飽滿的激情和雄偉的氣勢。因此,從音色上的發聲必須要符合每個作品的特點,符合不同的歌曲要表達不同的音色,吻合不同作品的要求,這樣才能充分體現作品的內涵,才能把作品的內在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深入人心。
合唱的均衡是個聲部互相結合而產生的,對于音色的調節也十分重要,與之相關的有各聲部人數的劃分、個人音色的飽滿程度、音量的大小等。每個聲樂部分都有其自己的音色特征。首先,介紹女高音,女高音是合唱團的最高音區聲部,對演唱者的音色有較高要求,音色必須是抒情的,音色可以在明亮、優雅、輕柔、華麗等不同風格中來回轉換,且具有很強的穿透力。隨后是女低音,女低音具有強壯穩重的簡潔特性,豐富合唱音色的層次,充實了合唱效果,在音色方面要求柔和圓潤,溫婉濃厚,穩重踏實。男高音的音區范圍非常接近女高音,音色要求剛強、明亮、柔和、強勁、有力,同女高音的要求一樣,男高音的音色也要能在不同風格的作品中來回轉換。最后是男低音,男低音好比是合唱聲部中的根基,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音色要求低沉穩固、鏗鏘有力。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具有不同特色的聲部的劃分,才使得合唱的音色豐富多彩,但同時,如何使具有各自特點和差異性的聲音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就成了每個合唱團必須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表現一首作品屬于二度創作,要把譜面上一個個理性的音符記號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加工之后表達出來,變成活的樂音,在合唱表演中,需要有一個統一的音色和風格,并且要有合理的音準和節奏,才能形成協調統一的和聲。當然,前期為了排練一首作品,不僅需要通過聽覺憑借感性的認知,還以客觀認真的態度做好案頭工作,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找出作者創作作品的意圖,然后在此基礎上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以此來盡可能的達到最佳藝術效果。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的真實反映,無論是對合唱作品,或是對其它音樂作品演繹的二次創作中,都應遵循“以情感為支點,以情緒發展為依托”的處理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分析作品,從而做到更好地處理作品和表現作品,才能更好地將作品展現在聽眾面前,以產生較高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