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友
2018年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啟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根據中共通河縣十五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的具體部署,確定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致力打造品牌強縣,壯大綠色農業、生態工業兩大支柱產業,加快旅游康養產業互促共進,不斷激活優勢,著力提質增效,增加人民福祉,為建設綠色發展新通河而努力奮斗。主要預期指標是:縣域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7%左右;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左右。為實現上述工作目標,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狠抓項目建設為主攻,聚力形成生態工業發展優勢。堅定不移地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產業大集聚、經濟大發展的重要引擎。圍繞夯實產業基礎,推進招商履約,全年實施各類項目30個,年度計劃投資20億元以上。
抓好項目謀劃儲備。建立大項目資源儲備庫,結合國家循環經濟示范縣建設。謀劃一批重大產業、基礎設施和民生類項目,年內謀劃高質量重大項目不少于20個,總投資50億元以上。抓緊編制項目建議書。完成市場預測。出臺配套政策,對外推介招商,真正形成“規劃一批、儲備一批、實施一批”的項目建設梯次推進格局。
推進項目落地建設。進一步強化“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項目推進落實機制。全程跟蹤齊全百萬頭生豬養殖加工等11個招商項目履約完成投資額度,加快推進航電樞紐、通用機場等重大項目,確保早日建成達產。加快在建項目進度,推動批量投產運營。力爭新增規上企業2-3戶。
營造全民招商大勢。突出靶向精準,堅持向綠色食品、循環經濟、生物制藥、旅游產業持續發力,開展“招商之冬”活動,依托產業鏈條,積極對接上中下游企業,實施上門招商、駐點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加強與國際國內500強企業對接引進,力爭引進億元以上項目4-5個、招才引智項目2個,實現重點產業突圍發展。
優化招商引資環境。抓好設施硬環境建設,完善開發區供水、供氣、供電、供熱、污水處理“四供一排”管網建設。完成污水處理廠建設,啟動創業創新食品產業園二期工程,推動小微創業項目孵化集聚,優化開發區承載能力;加快開發區停產停建企業租賃、轉讓,推動企業兼并重組、“二次招商”,全力盤活閑置資產。強化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無償代辦等制度落實,追求零缺陷服務,精心打造一流服務軟環境。嚴格規范涉企執法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的正當權益。大力營造親商、富商、安商、護商的濃厚氛圍。
二、以生態產業化為引領,全面提升綠色農業發展質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種得好”和“賣得好”同步抓好,力促綠色有機稻米和林業經濟規?;?、特色化、品牌化發展。
做強通河大米。推動水稻合作化經營,力爭認證面積達到160萬畝;構建有機農產品溯源信息平臺,建設智能物聯網綜合農業體系,積極創建全國好糧油示范縣、中國優質生態米之鄉,建成一批集生態環保、科技示范、休閑農業于一體的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
做大林業經濟。依托林業體制改革,充分利用國開行儲備林項目資金,探索實施股份制、公司制合作經營模式,擴大典型示范、套種套養等發展規模,引進大型林業產品加工企業,拉長產業鏈條,著力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精深規模發展,加速生態林業“雙百”工程目標實現。
發展品牌農業。加強“通河大米”地理標志品牌保護,完成“通和”牌大果榛子等林業特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認證:強化企業+聯合社、聯合社+聯合社利益聯結,規范生產質量、文號報批、產品條形碼等市場準入標準,建立品牌戰略聯盟。不斷提升通河大米、林業特色產品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
強化設施保障。完成東部提水(豐澤渠)灌區工程;推進二甲溝水庫、松干堤防工程:完成土地整理、水毀修復、標準化農田等一批續建新建工程,不斷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三、以在保護中開發為導向,高端打造旅游康養產業發展鏈條。搶抓政策機遇,緊跟旅游康養產業發展趨勢,乘勢、借勢、造勢發展,著力打造哈爾濱及周邊地區休閑度假、健康養老“后花園”。
抓好現有景區提升。完成鏵子山景區游客接待中心二期、生態停車場、旅游咨詢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建設;加快國學教育養生基地、森林觀光小火車、玻璃觀景平臺、玻璃棧道等在建項目進度,爭創省級旅游度假區。整合旅游資源,逐步構建全域成景、全域協同發展格局。
抓好高端業態引駐。堅持“上爭”、“外引”、“內聚”三管齊下,建立市場化運作機制,規劃建設一批溫泉療養、自駕游、航空旅游、戶外運動、鄉村民宿游等旅游新業態。形成特色化發展優勢和差異化競爭能力。推動旅游+康養、生態+康養、醫療+康養等融合發展,叫響“養生福地、長壽之鄉”品牌。
抓好對外創意營銷。融合文化+旅游、體育+旅游等諸多元素,舉辦第二屆國際雕塑大賽、第二屆冬釣大賽、國際攝影藝術大賽、著名主持人網紅走進通河、房車越野車隊進通河、“快閃”行動等一系列賽事活動,打造地方特色賽事活動品牌。營造全社會推動旅游發展氛圍,不斷提升通河旅游知名度、影響力。
四、以統籌城鄉發展為主線,著力建設美麗宜居幸福家園。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堅決把鄉村振興戰略、生態文明建設要求落到實地。努力推動全域風貌提檔升級。
提升城市魅力。拓展城區空間,全省項目計劃,持續改善居住環境。
打造特色鄉村。重點打造10個主導產業明晰、設施完備、宜居宜游、服務配套的新型農村社區;打造標桿村,擴大典型示范效應,逐步形成建一個成一個。成一個管一個的通河特色美麗鄉村藍圖。
狠抓生態治理。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做到源頭上嚴防,過程上嚴管,后果上嚴懲。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城鄉生態涵養水平。
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促進發展成果惠民共享。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好事,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縣人民。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強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主攻產業扶貧,提升社保兜底能力,確保完成年度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切實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保險體系,推進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擴面提效。
大力發展公共事業。優先發展教育,不斷完善公益性文化體育設施。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優化醫療環境,推進一批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提升工程,切實解決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通河”建設,實施雪亮工程。推進“七五”普法工作,推進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嚴打整治行動,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完善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公共消防等重點領域常態化管控措施,嚴防各類重大安全事故發生,爭創國家級安全生產先進縣。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我們將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凝聚全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搶抓新機遇,謀求新發展,爭創新輝煌,為建設綠色發展新通河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