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佳
報紙從誕生至今已經走過近100年的歷史,然而,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受眾接收信息的方式發生變化,新聞的傳播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傳統媒體受到的沖擊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紙媒,讀者群流失、發行量下降、廣告收益減少,紙媒的發展空間被嚴重擠壓。
根據權威媒介智訊提供的數據,2016年傳統媒體廣告中,電視增長10.5%,報紙下降10.5%,期刊增長7.5%,廣播增長12.6%。由此可見。報紙成為當年傳統媒體中,唯一廣告負增長的媒體。而互聯網廣告的發展,與傳統媒體的頹勢相比,卻是另一番景象。據權威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互聯網廣告核心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達900億元,較去年增長60.8%。面對紙媒市場的萎縮,不少紙媒紛紛出手尋找轉機,而有的則不得不選擇退出競爭。另外,不少紙媒在互聯網的沖擊下,紛紛停止推出印刷版報紙,轉戰網絡版來吸引讀者和拓展營收來源等等。
一、報紙傳播的弱點
1.生產成本高,傳播載體受限。作為傳統媒體紙媒,它的三大支撐就是采編、經營、發行,新媒體直接省去發行成本,從行業發展角度看。這才是二者的根本區別。因此,傳統媒體的劣勢是發行成本高,而新媒體最大的優勢是減少了發行成本后傳播效果更佳。另一方面,紙媒的傳播介質是紙,其依靠把新聞內容印在紙上傳遞出去,來達到傳播的目的,從報紙版面來看,它的信息容納量是有限的,受眾在拿到一份報紙時,他從中獲得的信息量也是有限的,并且報紙的攜帶性較差,與新媒體的易攜帶性、隨時隨地上網瀏覽的方便性相比,明顯從使用習慣上就處于了弱勢。
2.五動性、時效性弱。報紙從誕生之初,就被放在了一個“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者的位置,作為一種單向傳播的媒介,由于介質的局限性,其擔負的職責就僅是簡單的傳播作用,對于受眾的接受程度、反饋無從知曉,成為報紙的傳播模式。但在當下海量信息鋪天蓋地和人們言論自由的時代,灌輸式傳播顯然已失去人們的青睞,與新媒體相比,新媒體在這方面擁有先天的優勢,海量信息加海量傳播、海量互動,另外,新聞最講求的是時效性,新聞的戰爭是爭分奪秒的,誰搶占了報道先機,誰就成為新聞戰爭中的勝利者。報紙由于傳播介質的局限,當天發生的新聞往往要第二天才能見報,而新媒體則不存在這樣的局限性,當下發生的新聞當時就可以編輯后上網。
3.同質化嚴重。報紙的同質化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報紙的同質化主要表現在報紙定位和新聞內容上。目前,我國報紙多定位于綜合性報紙。面向大眾市場發行,受眾面較廣,這樣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在一個區域內,各家報紙的新聞內容重復率較高。由于報紙的定位和記者采訪所限,同一區域內,報紙過高的重復率,讓不少報紙的存在顯得毫無意義,因為人們只需要一份報紙,即可知曉此區域內的重要新聞,同質化的競爭讓不少報紙淪為雞肋。
二、堅持媒體的轉型和優勢發展策略
1.紙媒要加速精準轉型。紙媒應更多地深入。積極擴展紙媒的活動能力,更多地深入研究,將紙媒用戶資源與本地商家直接對接,使紙媒成為本地商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紙媒在突出新聞性、時效性的前提下,結合自身特點,發揮紙質媒體版面長于闡釋的功能,并且在其傳統強項上狠下功夫,如深度報道、跟蹤報道、專題報道等,加強新聞評論、新聞分析以及相關的新聞背景資料介紹,提高吸引力,加大影響力,從而增強競爭力。紙媒更應結合自身優勢,不斷尋求發展的新方向,將傳統的優勢繼承和發展下去,并實現與網絡等新媒體互動互補的良性循環,為大眾提供更高層次的閱讀享受。
2.紙媒跨界轉型的方式。一紙媒與新媒體合作,建立自己的網站和社區;二發揮紙媒自身采編隊伍的優勢,加大對新聞報道的深度,從目標受眾的角度想問題,深度挖掘新聞的內涵。
3.發揮紙媒長處。作為媒體,紙媒的權威性、采訪權是其生存之本,也是最有利的武器。所以紙媒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擇新媒體之短而填其空白。首先,開拓自身新聞內容的廣度與深度,以新聞調查、新聞評論、新聞相關常識內容鏈接的形式進行報道,加強信息的整合能力。在當下信息爆炸時代,強有力的信息整合可以更加立體、真實的還原新聞事件本身,為受眾提供更加全面、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其次,顛覆原有思維。新聞工作者從業多年后,往往會形成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包括對新聞事件的判斷、價值取向的取舍、寫作模式等。所以,對于一些事件報道,尤其是一些常規性報道,要打破原有思維慣式,在采寫前,對于已獲得的新聞線索、素材進行質疑或逆向思考,看其是否有其他一些尚未被發掘的“隱私”。在寫作上,大可拋卻“大全空”的寫法,避免長篇大論,爭取以人見事、以事見理。最后,增強策劃性報道。新聞策劃報道是一項有規模、有層次、有深度的報道活動,較之普通報道,它勝在鮮活性與全局性。因為在之前的策劃中,策劃者已對新聞線索和材料進行了剖析,在新聞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對可能預見的全局進行了預測、設計,其新聞涉及面既深入全面又有獨特的視角,不至于流入俗套。另外,為了增強可讀性與互動性,報紙也可以打造一些屬于自己的欄目,以達到親民作用。
4.發揮紙媒平臺影響力有深度、有力度。傳統紙媒,具有權威性、公信力屬性,它所蘊含的文化質感,隨著互聯網的興盛,鋒芒會越發顯現。互聯網網民人群愈發大眾化,而紙媒讀者愈發精英化。紙媒深度報道所特有的力度和思想性,構建了紙媒平臺的卓越影響力。因此,紙媒在突出新聞性、時效性的前提下,結合自身特點,發揮紙質媒體版面長于闡釋的功能,并且在其傳統強項上狠下功夫。如深度報道、跟蹤報道、專題報道等,加強新聞評論、新聞分析以及相關的新聞背景資料介紹,提高吸引力。加大影響力,從而增強競爭力。
5.紙媒應更多地深入本土化。不管何種競爭,支持競爭的用戶層面仍是線下的人,積極擴展紙媒的線下活動能力,更多地深入本地化,將紙媒線下的用戶資源與本地商家直接對接,使紙媒成為本地商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著力發展“全媒體”的紙媒也應注意到,面對日漸成熟的新媒體傳播模式,如何將自身“手段”與“內容”更好地融合起來詮釋自己的特色將是紙媒面臨的又一課題。投入人力、物力發展“全媒體”的紙媒,并不是要做新媒體的復制品,仿效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來傳播自己的內容,那樣,和新媒體轉發、復制傳統媒體內容的形式無異,最終仍會淪為雞肋,缺乏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