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明
[關鍵詞]傳統教學;同伴互助學習;方法
我校在新課改實施以來。教師們的教學思維發生了較大的轉變。教學中逐漸由老師為主體轉變為由學生為主體。在轉變教學思維的影響下,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同伴互助學習。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同伴互助學習是指伙伴或同地位人之間在學習活動中通過積極的互幫互助,以求達到提升各自學習效果的目的。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同伴互助學習已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向,而就如何進行同伴互助學習問題,我從以下方面作了探析。
一、傳統教學和同伴互助學習之間的差距
同伴互助學習,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加強溝通交流、激發學習興趣。而傳統教學就是老師單方面向學生傳輸知識,學生只有被動接受。從簡單的分析不難看出小組互動教學有很大的優勢,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互動式教學的優勢不言而喻,主要從以下體現:第一,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互動式教學基于尊重和平等的關系,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促進了師生和諧相處。營造了積極的學習氛圍,打破枯燥乏味。傳統教學主要以老師為主體。學生們只要做好注意力集中,專心聽講即可。小組互動則是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同學伙伴之間需加強溝通交流,各小組形成競爭性,使課堂積極向上,氣氛變得異常活躍。第二,有利于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幫助內向的學生克服膽小的問題,發泄正面的情緒,避危情感垃圾的堆積。學生在小組的學習和交流中會不斷展示自身的性格和特點,一個多面的、立體的形象在其他學生的心中漸漸塑造起來,學生之間的了解也會逐漸加深。在日常的交流中,不同人的優點會顯露出來,這些閃光點會讓沒有這方面能力的學生激發向他們學習的動力。在潛移默化中去學習別人的長處。同時,在小組的交流和學習的進程中,不可避免意見相左或相右,學生要學會處理好這些小爭論和小矛盾,在無形中也培養了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還有很多學生性格天生靦腆,不愛與人打交道。但是,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中,所有人都要發言,都要參與討論。漸漸地。這些學生就會融入集體之中,擺脫原來性格上的內斂。第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消除消極學習態度。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的思維得緊跟老師的思維。根據有關數據顯示,老師在課堂上所講內容僅85%的學生能夠領悟,剩余15%的學生模棱兩可。這種情況會導致學生們產生不良的學習情緒,從能夠懂到似懂非懂,再到不知所云。最終結果將是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小組互動式教學中由老師組織引導,但不主動參與其中,而小組內的主要工作由學生們來協調、安排。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主角,從而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必定會顯著提升。
二、同伴互助學習的具體方法
通過傳統教學與互助教學的對比,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小組互助式的優勢所在,那么如何將小組互助式教學正確的在課堂內運用呢?筆者認為可以做到如下幾點:
(一)以老師引導學生。互動式課堂教學教師不能唱獨角戲,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引導學生自主與合作相結合,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基礎上,給他們提供思考、表達的機會。師生互動,既可以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也可以是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共同探討問題,互相交流,互相傾聽,整個課堂就會和諧而熱烈,生動而活潑。師生互動,還有一層意義,就是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或提問而使自己的教學情況得到及時的反饋。我的問題是深了還是淺了,學生的理解有無偏差。到不到位,通過互動,可以及時得到了解。不注重課堂互動的教師,往往只顧自己滔滔不絕,而不顧學生的感受和收獲。在互動學習中。老師們應在課堂上正確引導學生理清舊難知識點,在新課程上給予一些新的啟示,使學生能夠全面深入的了解課堂知識。同時組織學生們相互溝通交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問答,經過長時間互助學習,學生們對知識的探究渴望逐漸增強。那么綜合能力也能更近一步。
(二)以學生感悟帶動學生。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們應了解同學們的心理變化。互動式課堂教學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多鼓勵,多引導,多激發。心理學認為:好奇心是個體遇到新奇事物或處在新的外界條件下所產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對于有時學生的回答的問題五花八門的,不要輕易扼殺學生的想法,幫他分析其中合理的成分,指出不夠嚴謹的地方。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合乎學生思維方向的課件和問題,使學生更能清楚老師所表達的學習內容,為順利開展同伴互助學習提前做好準備。在學生們清楚老師的要求后,便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互助式的學習,這對于新課程、新問題都有很大的幫助。很多教學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三)以同伴互助為主。老師在組織好學生過后,應讓學生明白具體實施方法。比如,可以將不同成績的四名或六名同學分為一組,組內由組長安排組員各自進行交流溝通,總結每一個提出的問題,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討論結束后參與全班的交流發言。而這個小組不同時間段后將重新分組,讓班里的每一個小伙伴都互相磨合。
三、結語
老師是學生學習中的引領者,在教學活動中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因此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老師們既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跟進,也要關心、關懷每一名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青少年有相互交往的需要,同伴之間通過交往,訴說各人的喜怒哀樂,增進彼此的情感交流,能夠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反之,假如學生缺少合作互助交流,就會變得孤獨、寂寞,那些悲觀的消極情緒就會接踵而至。可以說,通過“同伴互助學習”的教學方法,學生們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提升他們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這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極為吻合的,對于學生也是終身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