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沙沙
【摘要】“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職業院校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策略之一。運用“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提高護理生的職業素養,應該是在遵循語文課自身的知識體系和教學規律的前提下,選好切入點,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專業課教學,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教學內容的整合要融會貫通,切忌牽強附會。教學活動的組織要自然流暢,不要因為嵌入專業課內容,而生硬呆板。
【關鍵詞】語文教學 讀寫結合 策略
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實現語文教學的課程任務,還應肩負起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任務。中職護理生,在將來實際工作崗位上要觀察記錄病情,書寫護理報告等,這些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是培養這種職業素養的有效策略。
一、中職語文課應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理論基礎
“以就業為導向”是2003年國家教育部給職業教育指出的發展新方向,也是對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提出的新要求。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由文化基礎課和專業課兩部分組成。兩種課程同樣都是為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實現服務的,都應該以就業為導向。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思維發展,加強語文實踐,培養語文的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服務”。
綜上所述,中職語文教師不僅擔負著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道德文化素養的重任,還要明確認識語文教學與職業需求的相互關系,開辟通過語文教學促進學生衛生職業素養形成的途徑。
二、基于護理生職業素養的“讀寫結合”中職語文教學策略
護士服務的對象是患者,要觀察記錄病情,書寫護理報告,進行個案研究及制定護理計劃等,這都需要一定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語文課的學科性質與課程任務,決定了語文課有助于護理生這種職業素養的培育與養成,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是助推這種職業素養的有效策略。
葉圣陶先生在《語文教育書簡》中說過:“閱讀和寫作是對等的兩回事,并不等于說彼此是不相干的兩回事……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由外到內,一個是出,由內到外。”
基礎教育中的新課標也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朱作仁教授說過:“大量讀寫,讀寫結合是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睆執锶艚淌谡f過:“閱讀教學要把‘寫擠進去,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整體文學素養?!?/p>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語文教育的起源和長期發展中,“讀寫結合”是我國語文教育發展長河中涌現出來的重要教學方式。
三、如何運用“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提高護理生職業素養
宋代理學家朱熹說過:“人做文章,若是仔細看得一般文字熟,少間做出文字,意思語脈,自是相似,讀得韓文熟便做出韓文底文字,讀得蘇文熟便做出蘇文底文字。”
中職生普遍語文基礎較差,對寫作具有畏難情緒,“模仿”正可以彌補他們在寫作技巧、寫作方法方面的不足。下面筆者主要以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為例,分析“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在提高護理生職業素養方面的運用。
第一步:在常態教學中挖掘文本與專業素養的結合點。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中豐富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凸顯作品主題起了重要作用。
心理護理是護士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要想做好這項工作,需要他們具有敏銳的臨床評判性思維,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出最佳的心理護理措施。語文課中對人物心理描寫的學習,有利于這種評判性思維的養成,對學生將來勝任護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心理描寫”是小說《項鏈》文本與護理生專業素養的結合點。
第二步:在資源開發中生成文本與專業素養的結合點。
既然“心理描寫”是該文本與護理生專業素養的結合點。教師可以制作《心理描寫》微課,讓學生首先在課前自主學習這一人物描寫方法。
由此,學生了解到在人物心理描寫的寫作過程中,可以運用包括內心獨白、從旁敘述、夢境描繪、幻覺展示四種方法在內的直接心理描寫方法和環境烘托、動作暗示、語言表露、神情展示四種方法在內的間接心理描寫方法。在具體寫作過程中,使用四步法:①明確描寫人物性格特點;②分析人物所處環境特征;③揣摩具有性格特點的人物在該環境中的心理狀況;④選擇恰當的心理描寫方法,展現該人物的心理狀況,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
第三步:在研讀教材中探析文本與寫作技巧的結合點。
本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分組找出文本中心理描寫的語段,并分析該語段中使用到的心理描寫方法。
通過研讀文本,幫助學生明確文本中對于主人公馬蒂爾德的心理描寫語段,如“她夢想那些幽靜的廳堂……她夢想那些寬敞的客廳……”等等,作者通過對其夢境的描繪,揭示她愛慕虛榮的性格;在借項鏈情節中,使用了動作暗示法,如“她先看了幾副鐲子,又看了……隨后又看了……她在鏡子前面試這些首飾,猶豫不決……”作者通過她選首飾時不斷挑揀不斷試戴的動作描寫,向讀者暗示她迫不及待想選出最佳飾品來凸顯個人美貌,以在舞會上得到他人仰慕來滿足虛榮心的心理特征。
所以,通過研讀文本,品味文本語言,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各種“心理描寫”方法如何在寫作中進行應用。
第四步:在隨堂練筆中強化文本與專業素養的結合點。
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對未來職場的好奇心,制作護士新入職的職場視頻,讓學生分組按照微課“心理描寫”中介紹到的四步法:明確視頻情景中新護士的性格特點,分析其工作情景中遇到的各種情境特征,揣摩這位新護士在不同工作情境中的心理狀況,選擇恰當的心理描寫方法,展現這位新護士的心理狀況,對該人物進行心理描寫。
在前面三個環節的基礎上,學生對人物的心理描寫已經具有了可操作性,從而達到了閱讀與寫作相結合,輸入與生成相結合,語文素養與職業素養相對接的教學效果。
第五步:在作業布置中鞏固文本與專業素養的結合點。
針對人物心理描寫與護士心理護理相互對接的問題,課后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要求學生運用文本中學到的“心理描寫”方法、構思步驟對案例中乳腺癌癥患者出現的“恐懼”內心活動進行多角度詳盡描摹。并根據此癌癥患者的復雜心理特征,對其“恐懼”心理提出心理護理措施。
此環節,實現了語文與專業的有效對接,鞏固了人物心理描寫能力,助推了學生專業臨床評判性思維的養成。
綜上所述,教師按照這五個步驟,環環相扣,運用“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提升了護理生的職業素養。
四、結語
綜上,運用“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提高護理生職業素養的過程中,應該是在遵循語文課自身的知識體系和教學規律的前提下,選好切入點,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專業課教學,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教學內容的整合要融會貫通,切忌牽強附會。教學活動的組織要自然流暢,不要因為嵌入專業課內容,而生硬呆板。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2009.
[2]楊迪.語文教學要注重閱讀與寫作相結合[J].語文周刊,2016,(46).
[3]周冠祥.基于職業素養的中職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2).
[4]吳莉莉.語文教學中對中職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