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知源
黨的十九大以來,城口縣廟壩鎮香溪村發展集體經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做法,正在大巴山深處譜寫一曲銳意脫貧、奮斗致富的優美樂章。
劉漢東,是土生土長的香溪人。
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前,他在外地創辦了一家苗木種植企業。
致富之后,劉漢東不忘鄉親,決定回村參選村黨支部書記,領著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劉漢東說:“鄉村要致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班長。”
上任后,他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夯實基層黨組織——
在縣委組織部和鎮黨委指導下,借助邀請鎮黨委班子成員上專題黨課等“三會一課”平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重要論述,力求學深悟透、真正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精選政治過硬、素質過硬的致富帶頭人加入村級黨組織,鼓勵他們建言出力。
對村干部和黨員隊伍進行業務培訓,增強帶動發展能力、提升村“兩委”執行力。
借助“主題黨日”等黨建活動扶貧幫困,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力和服務力。
…………
隨著黨支部建設特別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重要論述的學習不斷深入,村“兩委”班子的腦袋“富”了起來。
有了思想武裝,香溪村“兩委”開始學以致用。經過調研走訪,結合實際情況,香溪村打出了“兩張牌”。
第一張是“山水牌”:九重山國家森林公園就位于香溪村境內。借助優越的自然資源,以“面上保護、點上開發”為原則,村“兩委”牽頭,開始打造鄉村旅游,發展避暑經濟。
第二張是“特產牌”:茶葉一直是香溪特產。過去,由于缺乏管理,當地茶葉一直沒能實現規模化經營,以至于產品品質雖優卻長期鮮人問津。農村“三變”改革啟動后,香溪村開始對境內茶園進行大力改造,擴大種植規模,打造特色茶產業品牌。
現在,憑借“兩張牌”,香溪村迎來了一輪“蝶變”:吸引40多人就業,戶年均股權分紅達500元。
除了“富口袋”,思想武裝也讓香溪村人的腦袋“富”了起來。
過去,香溪村有個別村干部不愿作為,有的村民習慣“等靠要”。
為破解這個難題,香溪村想了一系列的辦法——
加強干部管理,建立干部動態考核機制。
實施黨員積分管理,增強黨員服務意識。
開展“德治”活動,評選脫貧光榮戶、衛生示范戶,激發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
…………
隨著產業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齊頭并進,香溪村的日子正越來越“香”。
【心得】
城口縣廟壩鎮副鎮長 袁開元:
要實現農村發展、農民脫貧、鄉村振興、群眾富裕,就必須在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重要論述的前提下,做到“三個離不開”:
首先是“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貫徹落實黨的扶貧開發工作部署的戰斗堡壘。”香溪村的扶貧經驗告訴我們,有一支政治過硬、思想過硬、素質過硬、能力過硬的黨員干部隊伍是多么重要。因為只有干部帶頭,黨員動員,群眾參與,扶貧工作才能真正落地。
其次是“離不開精準施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好思路、好路子。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規劃、找準突破口。”香溪村扶貧就是這樣的例子。它依托九重山豐富的生態資源和香溪茶的美譽度,率先建立“黨支部+村集體+農戶+市場”的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通過精準施策,破除村集體經濟“空殼”難題,讓鄉村的自然資源變成老百姓脫貧致富的經濟資源。
再者是“離不開人民群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要尊重扶貧對象主體地位。”在扶貧工作中,我們在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大力提升干部群眾的自治能力,讓群眾全面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有效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真正實現從“富口袋”向“富腦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