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英兩種語言有著明顯的符號性差異,然而差異背后深刻存在的是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間的思維和邏輯差異。引導學生清晰地認識這種差異,并努力培養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學生英語能力的全面提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因此深刻影響著大學英語教學的效果。本文旨在對上述問題進行淺析,并試探性地提出自己的一些認識。
【關鍵詞】邏輯思維;教學;能力
【作者簡介】李妍(1987-),女,陜西人,碩士研究生,陜西中醫藥大學外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翻譯。
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的差異體現出的是深刻的民族和文化差異。其中,不同民族在其繁衍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思維和邏輯習慣就是文化差異中的一個典型層面。從英語教學的角度出發,如果只講授中英文在“形”上的不同,而不深入探討背后存在的“神”的差異,學生就只能永遠是第二外語學習者,無法“無限接近英語母語使用者”,從而英語能力無法得以長足的提高。
一、中英邏輯思維差異分析
英文屬于字母文字,而中文隸屬象形文字。這兩種語言在結構、語法、表達等方面差異明顯。下文筆者將集中分析其符號性差異背后存在的邏輯思維差異。
1.語法層面。中國歷史悠久,傳統思想代代相傳,深入人心。歷來孔孟莊哲學都注重內省和體悟,語言表達也以含蓄和委婉著稱,文學創造更是“意在文間”。受這一思維模式的影響,中文結構表現出一種“意合性”,即句子內部或句與句之間靠語意關系銜接,少見邏輯連接詞。因此中文多四字詞語,語法約束相對松散,無主句也比比皆是。比如:成語“揠苗助長”,省掉了表目的的邏輯關聯詞。再比如,“天氣好,出去玩。”,省掉了表原因的邏輯表征以及動作發出者。因此,中文是靠“意會”,如“銅錠串在一起”。然而英語卻像“樹上分出枝丫”一般,出現一種“行合性”,即句子內部或句與句之間靠語法手段鏈接。沒有了嚴格的語法約束,英語表達也就無從談起。如:“If I catch the bus, I will be home right away.” 這種表假設或條件的語法結構基本固定,必須嚴格遵從。究其原因,西方哲學和自然科學都以“三段論”為邏輯基礎,在思維上以嚴謹的“演繹歸納法”著稱,因此語言結構也表達出強烈的約束性和規律性。因此在教學時,只有幫助學生逐步認識并實現這種邏輯思維的轉換,才能使英文表達更為自然順暢,英文理解能力也才能得以增強。
2.表意層面。如上文所述,中國歷史悠久,以禮儀之邦立世,在中庸哲學的影響下,中國人說話講究“不漏鋒芒”,“以禮待人”,因此大多時候較委婉含蓄,這就導致中文表達喜歡“繞彎子”,說話行文較為繁復疊環。相比之下,西方歷史較短,尤其是美國人,在功利主義哲學的影響下,更加重視個人意志和情感的表達,因此西方人說話較為“直白”,語言行文更為精短銳利。因此我們會發現中文表意喜歡用疊詞,如“漂漂亮亮”、“安安全全”。中文表達也很喜歡復用形容詞,如“偉大的、富饒的、美麗的、生機傲然的中國”。而相較之下,英文表達里面很少見到如此多的形容詞用在名詞之前,同一語境下,英文中可能用“great”一詞就一言以蔽之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去感受理解英語的表意習慣,使得學生說出來的英語更像英語,從而跳出中式英語的藩籬。
二、學生英語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據此,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認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如下幾個層面著手來培養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1.引導學生開展平行文本閱讀。所謂的平行文本,是指同一語義內容的不同語言表達所構成的文本,簡而言之,也可理解為原文和譯文的關系。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針對某一文本內容提供中英雙語文本,讓學生進行交叉閱讀和理解。比如,某一地區發生了地震,分別提供給學生新華社和BBC的報道,讓學生進行逐句的比對理解。引導學生思考同樣的語義內容,中英文在用詞用句、信息重點、邏輯陳述方面的異同并思考背后的原因。通過這樣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逐漸體會英文的思維習慣,讓學生逐步習慣雙語表達中的這種思維切換,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地道的英文表達,甚至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中文。
2.及時糾正學生的語法用詞錯誤。有學者認為學生在表達尤其是口頭表達時犯錯不要過多糾正,認為這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不敢開口。但筆者認為,如上文所述,西方人重邏輯輕體悟,因此英語本身就是一門十分嚴謹的語言,學生應該從初學就認識到在這一點上中英思維的差異,遵循英語嚴格的語法規定,及時糾正錯誤,從而養成這種嚴謹的思維習慣。相反,如果一直忽視語法和用詞錯誤,滿足于所謂的意義表達,那其實還是停留在中文輕語法重語義的思維模式上,一旦習慣養成,可能對以后的英語學習造成莫大的障礙。當然,語言學習,尤其是語言表達也需要適時的鼓勵,筆者在學生課堂發言后,會先肯定其優點,給學生以積極反饋,然后指出其發言內容中的不足和錯誤,及時糾錯,學生每每印象深刻,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
除此以外,鼓勵學生閱讀原汁原味的英語讀物,有條件的情況下鼓勵學生與外教等外籍資源溝通,也都是幫助學生習得英語思維邏輯的有效辦法。
三、結語
筆者試探性地分析了中英文在語法和表達層面存在的思維邏輯差異,并結合個人教學經驗試探性地提出了一些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途徑和方法,不足之處尚明顯,期望能引起學界的更多相關思考,為大學英語教學事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李文娟.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教學策略[J].長沙大學學報, 2001(1):90-91.
[2]趙紅兵,葉春珍.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互動假說的角度[J].校園英語,2015(14):92-93.
[3]姚念庚.關于用英語思維問題[J].外語教學,1990(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