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吳燕春 湯景坡
【摘要】隨著信息社會的的快速發展,SPOC模式被應用于多種學科中。MOOC缺乏結構化的評價標準及私人化的反饋,并且只有小部分人能最終完成課程。相對而言,SPOC模式卻能很好的避免這些缺點。本文將SPOC和高職英語特點聯系在一起,思考高職英語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SPOC;高職英語
【作者簡介】徐丹,吳燕春,湯景坡,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
一、引言
隨著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其重要性甚至可以和大學相比擬。伴隨著越來越多的關注度,高等職業教育在課程設置上也面臨著一些大問題。首先,高職學生多數為三年制的學習,在這三年中除了完成一些基本課程外,還須參加實踐、實習等工作。同大學生相比,學習年限變短的同時還要考慮就業及繼續深造等問題,因此,如何緊密安排課程是重中之重。其次,高職教師隊伍普遍是年輕老師為主,大部分老師剛從校園踏入社會,缺乏管理課堂的經驗。老師在不斷適應課程的同時,還要應對多門課程的更新換代,這對老師來說也是一項挑戰。最后,學生的素質有別于大學本科的學生。一般進入高職學習的學生,都是未能進入大學的學生,他們往往學習熱情不高,造成教與學的雙重問難。
面對以上形勢,高職教育急需教學模式的創新。2013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了SPOC概念,該理念比MOOC好在,有條件限制,教師可以控制參與人數,并且通過反饋監督學生的完成程度。SPOC模式更好地將線上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
國外哈佛大學、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都進行了SPOC實驗,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國內天津大學、南京大學、溫州大學等也紛紛建設了SPOC學習平臺,來幫助學生學習。這些平臺的課程中允許少部分人加入,達到要求的才可以加入課程。隨之也出現了一些SPOC用于教學的研究。
縱觀國內外研究現狀,SPOC作為一種新興教育形式,是對教師上課模式的一種創新,也是對學生學習方式改革的一種新嘗試,在科技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彰顯學生個性,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是教師以后研究的主方向。
二、 SPOC概念的產生及發展過程
加州大學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了SPOC這個概念。SPOC在維基百科中的定義是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盡管許多學者都對SPOC有自己的解釋,但是這些解釋都有一定的共同點:Private是相對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Small是指學生規模一般在幾十人到幾百人,Private是指對學生設置限制性準入條件,達到要求的申請者才能被納入SPOC課程。 從其定義來看,SPOC是MOOC的升級版,設置了準入條件并且有其他輔助的線上或線下課堂。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許多大學將SPOC模式進行了研究和擴展。2013年春,賓漢姆頓大學為二年級學生和大三學生開設了更多的SPOC課程;夏威夷太平洋大學為高年級學生開設課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為大三和大四學生開設課程;北卡羅萊納大學也開設了SPOC課程。在這四所大學中,所有的教師都讓學生在網上觀看MOOC課程,為課程做準備,其中有三個使用考試和自動評分來提高教學效果。結果顯示,自動評分系統對學生的評分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學生們為了獲得更高的分數而反復觀看視頻,從而獲得高分。同時,學生們普遍認為觀看視頻的方式非常靈活,學生們獲得了更大的學習熱情。
在中國,SPOC模式的概念正逐漸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吸引了眾多研究者對這一課題的理論和實證研究。自2011年以來,共有100多個課程向公眾開放,實行資源共享。2015年2月,MOOC平臺增加了300多個在線課程。用戶數量超過1億。自2013年以來,國內高校紛紛嘗試應用SPOC教學。國內一些大學利用綜合MOOC的平臺成果,進一步發展了SPOC平臺,并且充分利用SPOC模式,促進課程教學的發展,這是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大趨勢。
三、高職學生特點
職業學校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江蘇省五年制高職英語課程標準》,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應強調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其中,特別強調教學內容的整合、學生個性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和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因此,將先進的教育技術、教育資源和教學課堂相融合,是對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一種創新,將進一步促進高職英語教學的發展,更利于學生和教師的雙向發展。但高職學生也有其特點,主要反應在:
1.學習年限短。大多數職業學校都只有三年的學習時間。他們必須在三年內完成所有的學習內容,包括課程理論學習、實踐學習和畢業設計及實習等。英語學習只能占據他們一部分的時間。大多數學生把英語當作找工作的工具,或者是出國深造的必要通行證。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職業學生的英語課程主要強調實際應用。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應注重語言運用的過程和實踐,在交際語境中理解一門真正的語言,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歷和初步認知的角度來教授課程,為學生在真實語境中使用語言創造機會。通過參與、探索和合作的實踐,學生將逐步掌握知識,發展自己的綜合語言技能。
2.英語基礎薄弱。與大學生相比,由于中學英語基礎薄弱,高職學生英語相對較差。有些人甚至連一兩句完整的句子都表達不出。對英語語法的忽視成為英語學習的瓶頸,也導致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不高。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只是被動的想要通過考試,拿到證書。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受阻,學生的積極性受挫,嚴重阻礙了英語的學習。從長遠來看,這種教學情境形成了兩種類型的學生。一種堅持認為職業畢業生的主要任務是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有了這些技能,他們仍然可以在不學英語的情況下在社區中生存,以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要求,因此沒有必要花大量的時間學習無用的英語。另一種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很差,雖然他們知道英語的重要性,想學好英語,但這種機械式的英語學習無法獲得預期的效果。由于長期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他們還是未能改變自己的英語成績,學習的熱情也逐漸消退,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3.落后的硬件和軟件設施。職業學校的教學條件遠未得到滿足。英語教學設備和設施只占全部投資的很小一部分。英語專業的學生有語言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而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只有黑板、多媒體課件等,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在教室里進行。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學校和學生的數量大幅增加。原有的或已失修的教學基礎設施和設施在發展過程中無法滿足學校的新要求,這些都限制了英語教學的有效發展。
除了硬件設施之外,軟件設施也遠非良好。首先是教學總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和教輔為參照。學生只能作為被動的教學對象,不能突出學生的本質地位,更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積極性。其次是教師自身設計的教學內容過于單一,人力不足。有限的知識不能滿足所有有不同天賦的學生。此外,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學生可以在網上搜索他們想要的任何信息,并按照自己的時間表來學習。教師的作用在課堂很難體現。第三是教學模式缺乏特色,觀念陳舊,方法落后。大部分的課堂時間都被老師占用,而學生們大部分時間都是沉默的。學生們只能通過課后作業來鞏固知識點。這種教學模式影響著學生思維方式的拓展。在高度發達的社會中,簡單的教學方法和陳舊的觀念是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需要的。第四,職業學校大部分是剛畢業的年輕教師。由于他們的英語教育背景,他們經常把自己的教學對象看成是英語專業的專業人才,對學生的積極性視而不見,偏離了原來的教育目的,即促進人的發展。
總之,高職英語的改革刻不容緩,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代技術促進英語教學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李小娟,梁中鋒,張二奇,李世瑾.基于 SPOC 的混合教學實證研究[J].高教數字校園,2016.
[2]王娜,陳娟文,張丹丹.大學英語SPOC翻轉課堂:一種有效學習模式建構[J].外語電化教學,2016(03):52-57.
[3]厲蘭潔.SPOC環境下翻轉課堂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