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飛
內容摘要:只有做到課堂教學的高效,才能高質量的實現教學既定目標,才能使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不斷提升,使學生熱愛語文。
關鍵詞: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作為基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科目,小學語文起著培育學生基礎母語素養,奠定基礎文字運用、表達的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學主要的教學時空是課內和課堂。教師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和固定的空間內完成規定的教學目標和既定的知識信息傳輸任務,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互動與交流,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提高。因此授課教師必須要豎立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掌握必要的教學技能,借助高質量的信息載媒手段,才能使課堂教學目標得以實現。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地位和特點,要實現高效的課程教學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
一.教學目標精準,教學目標明確。目前采用的小學語文教材,特別是高年級教材都是以課文為載體進行教學,課文中既包含了生字、生詞,也包含了句子表達與修辭,更包括了一些基礎的文學表現手法和技巧。一堂課要將上述所有的內容全部實現,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小學生沒辦法將過多的知識點與信息要素內容在一堂課內轉化吸收。不加以定位明晰的講課很容易造成知識信息接受的混亂,導致語文課堂的效率下降。作為教師應當明確這次課程所要講授的具體目標是什么,圍繞這個目標來構建課題教學活動及教學模式。注意提取本次課的目標關注點,組織課堂教學活動。通過有效的課堂互動來助力教學目標的實現。通過不斷的學習、總結與教學探索,才能把握課堂教學核心與關鍵點,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教學時空中實現高效、高質量的精準教學。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教師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知識。但是目前的小學語文課題教學模式中,絕大多數采用的都是填鴨式的教學,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坐在下面聽。這樣的語文教學課堂并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多數學生沒有參與課題活動所導致的結果就是“上課走神”、“小動作”多。教師辛辛苦苦講授一堂課下來,學生吸收的內容沒有多少。顯然沒有實現教學目標,不是高效課堂。要改變這種現象,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為主體,通過設計一些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例如分組教學、問題導向、積分激勵、情景植入教學等多種形式的應用,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學習的趣味。教師的角色不僅僅是課堂知識的講授者,更應該轉變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協助者。
三.提供積極的心理暗示,高質量教學評價把控。課堂的教學評價是學生從教師哪里得到的最直接的學習反饋,不僅影響著學生學生的獲得感,也影響到學生的自我價值目標的實現。語文教學是帶有感情的教學,很難有統一的標準答案。所有的課文,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到,在學習之前,認知就好似一張“白紙”,教師向上面繪制什么,學生就會留下什么,當然也包括教師的評價。所以評價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的鼓勵與激勵,給與其積極的心理暗示,更要對其學習的效果做出適當的指引和明確的指導。鼓勵學生的同時,對發現的問題給予明確的指導,例如,當學生在讀課文完成后,教師除了表揚:“你讀的真好,真流利”,還要引導學生增加些閱讀感情,哪里要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會更好。或者以提問題的方式,提出“你覺得這一段,作者想要告訴我們大家什么道理”之類的問題性指引。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評”三者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語文教師只有做到高質量的教學評價把控才能使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實現課堂高效教學。
四.充滿情感去上課,帶著興趣來學習。“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也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要注意將語文的知識內容與學生們的關注點、興趣點結合起來。以探究的方式鼓勵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在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做選擇,就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創造力與表現欲。例如,教師可以以近期學生關注的話題此為契機,引導學生們做一些描述、形容、表達練習。練習學生對所描述人物與事件的具體細節、具體行為的文學表現技巧,修辭的運用、句子的運用等等方面。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一個漫長而系統的過程。作為語文教師還應當結合學生的學情特點與本地區的風土人情的實際情況,對教學進行潛心研究,積極探索。只有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才能高質量的完成語文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代美霞.孫繼華.課堂有效提問設計原則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0
[2]許花亭.基于課堂時空的語文有效提問策略[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2
[3]杜思宇.發揮課堂提問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下).2011
(作者單位:浙江省天臺縣赤城街道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