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由來已久,早在古羅馬時期民事公益訴訟的雛形已經形成,并最先于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和普及,有效地打擊和制裁了侵害公共利益的行為,保護了公眾合法權益。本文在比較法視域下對各國民事公益訴訟制度展開分析與研究,分析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基本特點,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希望能為我國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發展提供參考,并對相關方面的研究予以補充和豐富。
關鍵詞 民事公益訴訟制度 比較法 訴訟主體
作者簡介:楊熙饒,四川農業大學法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1.135
民事公益訴訟是指在民事、經濟活動中,具備公益訴訟權的主體在以維護公共利益為目的的情況下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向法院所提起的民事訴訟。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的民事公益訴訟制度實踐時間較長,制度建設也更加完善,加強對國外民事公益訴訟的比較研究,對于我國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將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一、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價值
(一)保障權利救濟
在法治社會中,為切實保障公眾的合法權益,不應該僅僅強調權利主體的廣泛性,還應該強調權利救濟和保障的多樣性,這樣才能充分地體現法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權利救濟從形式上分為私力救濟和公力救濟兩種,而司法以及訴訟救濟則是最終的也是最為重要的救濟方式。在侵害公共利益的問題上,應根據侵害行為的危害性和嚴重程度,正確運用相關法律法規來解決公益性糾紛,制止侵害公共利益的行為,彌補公共利益的損失,實現真正的權利救濟。
(二)實現社會公正
民事公益訴訟的目的就在于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和普遍正義,維護公眾的合法權益,并對侵害公共利益的行為予以制止和制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侵害公共利益的現象日漸增多,如環境污染問題、消費者權益問題等都嚴重威脅到公眾的合法權益,并造成了一定損失。針對這些現象,除了依靠行政和刑事手段予以打擊,還應通過民事公益訴訟進行處理,以有效打擊侵害公共利益的不良風氣,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體現社會正義。
(三)提升程序效益
程序效益包括了經濟成本和經濟收益兩個方面。對于民事公益訴訟,如果從單次糾紛解決的角度去看,其經濟成本較為高昂,審理時間也相對較長,訴訟程序效益并不高。而依靠行政手段來解決公益糾紛,所消耗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都相對較少。但是從長遠來看,民事公益訴訟所維護的是公眾利益,能夠有效地解決多數人的公益糾紛,而不是個人糾紛問題。
二、兩大法系民事公益訴訟制度要覽
(一)英美法系民事公益訴訟制度
1.美國
美國公益訴訟相關法律規定,公民個人、社會團體和組織,以及行政機構都有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權益,都作為民事公益訴訟主體存在。美國民事公益訴訟模式上主要以集團訴訟為主,集團訴訟是在英國代表訴訟制度和英美平衡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這一訴訟模式是單個或者數個代表人,在全體集團成員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向法院所提起的訴訟,法院針對公益訴訟所下達的判決不僅對參加訴訟的成員具有約束力,對于沒有參與訴訟的成員同樣具有約束力。
2.英國
與美國公益訴訟制度和模式相比,英國公益訴訟模式則相對保守和謹慎,其以檢察總長制度作為公益訴訟的主要模式。根據檢察總長制度,檢察總長具有提出公益訴訟的權利,一般不允許私人直接發起公益訴訟,除非是在侵害公共利益的行為直接影響到私人利益或者對私人利益造成潛在威脅的情況下,私人才能夠尋求司法救濟。在檢察總長制度中,檢察總長是主要的訴訟主體,同時也是訴訟原告,其負有維護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責任和義務。
(二)大陸法系民事公益訴訟制度
1.德國
德國公益訴訟中將團體訴訟作為主要訴訟模式,在該訴訟模式下,相關行業的自治組織和團體可以作為原告主體向法院提出訴訟,以維護公眾合法權益。德國團體訴訟制度屬于信托訴訟的范疇,在面對侵害公共利益的情況下,公眾需要將訴訟權利和訴訟行為委托給具有較高公益性質的社會團體,由社會團體開展公益訴訟。
2.日本
日本公益訴訟中將行政訴訟領域中的公民訴訟作為主要模式。日本行政案件訴訟法第五條明確規定,公民訴訟是指向國家或者公共團體機關所發起的請求糾正不符合法規行為的訴訟,其訴訟主體必須要具備選舉人資格,并且與自己利益關系無關。日本公民訴訟的主要功能是對公共團體或國家機關的相關違法行為進行制止,以維持良好的社會秩序,保護和捍衛公共利益。
三、兩大法系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比較考察
(一)兩大法系的共同點
1.原告資格及受案范圍不斷放寬
從國外建立的公益訴訟制度來看,各國在公益訴訟問題上持有的觀點和原則都是不斷放寬對公益訴訟原告資格的約束,突破傳統正當當事人理論對公益訴訟的限制,使公益訴訟權的范圍得到不斷的延伸。英國公益訴訟制度中對傳統的檢察長訴訟限制的放寬、德國對公益訴訟中訴訟團體類型的擴大,都體現出兩大法系對民事公益訴訟原告資格不斷放寬的這一趨勢。同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公民個人以維護公共利益為目的發起公益訴訟已經成為民事公益訴訟的必然趨勢,公民訴訟模式已經逐漸受到多數國家的關注和認可。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公民法律意識的逐漸增強,以及侵害公共利益現象的日漸增多,民事公益訴訟的范圍也不斷延伸,如環境污染問題、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種族歧視問題等,都被納入了民事公益訴訟的范疇。
2.設置多種民事公益訴訟配套制度
為更好地發揮民事公益訴訟的功能和作用,國外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和實施過程中,也相應地配置了多種民事公益訴訟配套制度。例如,美國聯邦法院及部分州法院都針對民事公益訴訟實行部分訴訟費用的減免,德國則是構建了訴額確定制度,在確定訴訟方無力承擔高昂訴訟費用的基礎上,對訴訟費用進行適當調整和減免,以降低公民民事公益訴訟風險,充分調動公眾參與民事公益訴訟的積極性,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
(二)兩大法系的差異
1.訴訟主體是否多元化
英美法系民事公益訴訟與大陸法系民事公益訴訟之間最大的差異在于訴訟主體是否多元化。其中,英國法系民事公益訴訟主體更加多樣化,而大陸法系則相對較為狹窄。美國民事公益訴訟模式以集團訴訟制度為主,每個公民都具備訴訟權利,英國在民事公益訴訟體系發展和完善過程中,也將訴訟權賦予了社會團體和公民,以增強民事公益訴訟的價值和作用。而大陸法系民事公益訴訟中對訴訟主體則予以了非常明確的界定,在大陸法系中,只有特定的社會團體以及代理人才擁有民事公益訴訟權利,并且需要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界定和認證。
2.是否存在前置程序
英美法系民事公益訴訟存在較為明確的前置程序,而大陸法系民事公益訴訟則不存在這一環節。英美法系民事公益訴訟之前,訴訟方需要向有關機關反映侵害公共利益的行為及現象,只有在有關機關不予理睬和回應的情況之下,公眾才有權利向法院提出民事公益訴訟。而在大陸法系民事公益訴訟當中并不存在前置程序,相關團體組織和機構在發現侵害公共利益的現象時,可以直接以原告身份向法院發出訴訟請求。
四、兩大法系民事公益訴訟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一)立法機制的選擇
在大陸法系中,民事公益訴訟的相關法律法規被統一納入到了民事訴訟法的范圍之內,通過民事訴訟法來規范民事公益訴訟。而在英美法系中則是將民事公益訴訟分散于各類法律當中,如環境保護法、空氣保護法、水資源保護法等,以明確民事公益訴訟立法上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綜合來看,兩者都存在著一定的特點和優勢,對于民事公益訴訟的開展能夠起到較強的引導和規范作用。對于我國民事公益訴訟立法,筆者認為集中將民事公益訴訟的相關法律法規納入到民事公益訴訟法當中,并且以單章的形式進行說明,更加符合我國立法現狀,保證立法的清晰與條理上的分明,同時也將更加體現我國政府對于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關注與重視。
(二)訴訟主體資格的擴大
就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民事公益訴訟主體資格來看,雖然大陸法系民事公益訴訟主體范圍非常狹窄,但原告資格擴大的趨勢是非常明顯的。隨著各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公民法律意識的日漸增強,訴訟主體資格也會向公眾個人方向進一步的滲透。由此可見,對于民事公益訴訟而言,訴訟主體資格的擴大化已是不可回避的發展方向,我國在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上,也應該推動對訴訟主體資格的擴大。我國2012年《民事訴訟修訂法》對民事公益訴訟主體進行了界定,并指出,對于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條款當中雖然界定了公益訴訟主體,但是存在較大的模糊性,主體范圍也較為狹窄,必須要進一步地予以明確,并進行適當的擴展,以調動公眾參與民事訴訟的積極性。
(三)濫訴現象的預防機制
加強對濫訴預防機制的構建,有利于更好地維持訴訟秩序、規范訴訟行為,避免各類訴訟問題的出現。對于濫訴預防機制的構建,可以借鑒和學習國外民事公益訴訟制度中的相關預防手段及方法,如設定前置程序、控制受案范圍等,以控制濫訴現象的影響,緩解法院在民事公益訴訟上的工作壓力。
(四)在程序中合理地向原告傾斜
為更好地維護公眾利益,對違法分子予以嚴厲打擊,確保社會公正與公平,民事公益訴訟程序應該適當地傾向于原告,為原告爭取更多的優勢。目前,各國針對民事公益訴訟制度,都對應地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如訴訟費用減免機制、公益律師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均為公眾參與民事公益訴訟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與保障。我國在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上也應該積極借鑒和參考國外相應的舉措和辦法,對民事公益訴訟提供一定的援助和支持,如在合理范圍內削減訴訟相關費用,或由被告承擔部分訴訟費用;盡快建立自己的公益律師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為公眾參與民事公益訴訟提供專門的法律及律師援助,降低公眾參與民事公益訴訟的風險和壓力,提升公眾的參與積極性。
五、結論
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對于公眾合法權益的維護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應該加強對現代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和完善,以體現我國法律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更好地保護公共利益不受侵害,并對不法分子予以嚴厲打擊和制裁。我國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可以適當借鑒和學習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的民事公益訴訟制度,以提升我國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肖建國、劉東.公民個人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辨析.學習論壇.2014(3).
[2]劉學在.民事公益訴訟原告資格解析.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3(2).
[3]高波.擴大還是縮小:民事公益訴訟起訴主體分析——以文義解釋為視角.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6(6).
[4]楊開拓.民事訴訟法律關系若干問題思考.職工法律天地:下.2016(1).
[5]張艷麗.法治經濟與現代民事訴訟.人民法治.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