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劉秀清 王雪梅
摘 要 當前,我校正在積極籌辦河北海洋大學,建設應用型大學,《海洋法學》課程的開設,符合我校的發展定位。無論師資力量還是軟硬件設備上,我校已經具備了開設《海洋法學》課的條件。本文建議區分法學專業和非法學專業開設《海洋法學》課,并從課程定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課程考核評價等角度提出了開設《海洋法學》課的具體構想。
關鍵詞 《海洋法學》 應用型 課程定位 課程內容
作者簡介:王曉燕、劉秀清,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文法學院講師;王雪梅,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文法學院副教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1.220
一、我校開設《海洋法學》課的意義
(一)符合我校建設“河北海洋大學”的發展目標
2017年,《河北省高等學校設置“十三五”規劃》明確了以我校為基礎,整合省內海洋教育資源,組建河北海洋大學的規劃。目前,我校正在積極籌劃,對外學習其他海洋大學的辦學經驗,對內積極補足短板,大力引進人才,培養現有師資,在學科建設上做好與海洋學科的銜接。從法律與海洋活動的關系來看,法律為海事活動的進行提供了基礎和保障,憲法和國際法對各國海洋的地位和歸屬進行了界定,是海洋科學發展的基礎,民商法、經濟法、國際經濟法、行政法為自然人、法人等法律主體從事海洋勘探、海洋水產養殖、海洋物理化學研究、海洋工程建設等活動提供了法律保障,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為海洋資源的保護、海洋生態的維護提供了法律支撐,訴訟法為海洋活動中發生的法律糾紛提供了解決途徑。綜上所述,法學與海洋學存在著交叉關系,應當設置《海洋法學》課程,為法學專業學生將來能夠提供更專業的海事法律服務打下基礎,《海洋法學》課程的開設,也能使海洋學及相關專業的學生了解和掌握重要的海洋法學的相關內容,為以后合法地進行海事活動奠定基礎。
(二)符合我校“應用型大學”的定位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及財政部2015年發布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提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應為地方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培養應用型和創新性人才。根據2015年《河北省教育廳關于遴選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試點學校的通知》精神,河北省教育廳確定我校為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型發展的試點學校之一。法學專業作為我校的本科專業之一,承擔著為地方、為社會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的任務。《海洋法學》課程的開設,可以增加法學學生在海洋學方面的知識,培養法學學生在海事領域的法律素養,提升為當事人海事活動提供專業法律服務的能力。總之,《海洋法學》的開設符合我校“應用型大學”的發展定位。
二、我校開設《海洋法學》課的可行性
(一)師資力量比較雄厚
教師是開設一門新課程的基礎。我校文法學院法學專業2004年開始招收法學本科學生,有著14年的辦學歷史,目前法學教學部共有教師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3人,碩士15人,教師所擅長的專業領域涵蓋了所有法學二級學科,理論功底扎實,教學經驗豐富,有多名教師在校外擔任兼職律師,有較強的法律實務處理能力。法學教師雖然欠缺海洋學方面的知識,但可以通過后期集中培訓、自主學習、聘請海洋學專業教師等方式加以彌補。
(二)軟硬件設施比較到位
法學專業是應用型專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是教學重要目標,目前我校法學教學部擁有綜合實訓中心、法律診所等校內實習基地,與法院、檢察院、律所、政府及社區合作,建立了多個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鍛煉和提升法律應用能力提供了平臺。
(三)學生對成為復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比較強烈
近年來,隨著社會分工的加快,社會更需要復合型法律人才來解決某一領域的法律問題。復合型法律人才,要求從業者在某一領域如醫療、科技、房地產等方面具有專業知識,如果欠缺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即使法學功底扎實,也難以快速高效地處理有關法律事務。法學學生對在校期間掌握一定的非法律專業領域的知識具有較大的現實需求。借助我校海洋大學建設的契機,適時開設《海洋法學》課,結合海洋學,講授海洋法方面的知識,無疑是一條培養復合型法律人才的路徑。
三、我校《海洋法學》課程設置的具體構想
(一)課程定位
1.法學專業開設《海洋法學》選修課
《海洋法學》課程具有綜合性,要求學生具備民商事法律、經濟法律、國際法律的基本知識,建議在學生修完《民商法學》、《經濟法學》、《行政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經濟法學》及《國際私法學》等課程之后開設,根據我校法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實際情況,建議在大三下學期開設。《海洋法學》是門新課程,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摸索教學方法,修改和調整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所以在開設初期,建議設置為選修課,將來條件成熟時,可以調整為專業限選課。
2.非法學專業開設《海洋法學》公選課
以法學專業開設《海洋法學》選修課為基礎,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經驗積累之后,結合非法學專業的專業特色和學生需求,可以在非法學專業學生中開設《海洋法學》公選課,培養學生的海洋法律意識和素養。根據我校非法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實際情況,建議在大三下學期開設。
(二)課程目標
1.法學專業《海洋法學》的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開設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海洋學、海洋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具體知識,能夠運用民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經濟法學、行政法學、訴訟法學等法學知識,結合海洋這一特殊的區域,掌握在海洋資源開發與利用、海上貨物運輸、海洋生態與環境保護、海事活動管理、海事糾紛解決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培養學生分析、解決海洋法律問題的能力。
2.非法學專業《海洋法學》的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開設目的是使學生了解海洋法學的基本理論,能夠結合本專業,掌握在海洋生態與環境保護、海事活動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使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海洋法律知識和素養,能夠依法從事海事活動,能夠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減少海事糾紛的發生。
(三)課程內容
基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可以將《海洋法學》的課程內容分為理論和實踐教學兩部分,理論教學主要講授相關制度,實踐教學側重于通過學生主動參與,深化學生對具體法律制度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法律應用能力。
1.理論教學內容
(1)法學專業《海洋法學》課程內容。由于海洋法學的內容比較多,涉及范圍比較廣泛,結合我校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的應用型大學的培養目標,我校《海洋法學》課程內容不宜過寬,而應該將教學內容集中在常見海事法律領域。
具體來說,《海洋法學》理論教學內容可以分為七部分,包括海洋學概述、海洋法學概述、海洋資源開發及利用法、海洋貨物運輸法、海洋生態及環境保護法、海事活動管理法及海事活動爭議解決法。其中,第一部分“海洋學概述”主要介紹海洋的概念、海洋資源、海洋活動及海洋學等內容。第二部分“海洋法學概述”主要介紹海洋的權屬、海洋與海洋法學的關系、海洋法學的概念、特點、淵源及原則等內容。第三部分“海洋資源開發及利用法”主要介紹海洋資源的類型、海洋礦產資源的開發及利用相關法律、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及利用相關法律等內容。第四部分“海洋貨物運輸法”主要介紹海洋貨物運輸合同的訂立、承運人與托運人的權利義務、承運人的責任等內容。第五部分“海洋生態及環境保護法”主要介紹有關海洋生態及環境保護的相關立法。第六部分“海事活動管理法”主要介紹有關政府、國家及國際組織對港口、船舶及涉海工程進行管理的法律依據。第七部分“海事活動爭議解決法”主要介紹解決民商事主體之間、政府與民商事主體之間由于海事活動、海事管理而產生的相關糾紛的立法。
(2)非法學專業《海洋法學》課程內容。根據我校2018年本科專業申報名單,船舶與海洋工程、海洋資源與環境等專業將是我校首批與海洋有關的專業。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非法學專業《海洋法學》課程內容在初期可以先圍繞著上述專業設計,后期可以根據我校的專業擴大而調整。具體來說,非法學專業《海洋法學》課程內容包括:第一部分“海洋法學概述”,主要介紹海洋的權屬、海洋與海洋法學的關系、海洋法學的概念、特點、淵源及原則。第二部分“海洋生態及環境保護法”主要介紹海洋生態、海洋環境、海洋生態及環境損害、海洋污染防治的立法概況及《海洋環境保護法》的主要內容。第三部分“海事活動管理法”主要介紹有關政府、國家及國際組織對港口、船舶及涉海工程進行管理的法律依據。
2.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主要在校外進行,內容方面主要有以下構想:
(1)海洋資源開發與利用法律調研。通過走訪政府部門、企業及個人,了解我校周邊海域開發利用情況,對發生的真實案例進行法律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
(2)海洋生態與環境法律保護調研。通過走訪環保部門、海事部門及相關人員,實地了解我校周邊海洋生態與環境保護的實際情況,對發生的真實案例進行法律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
(3)港口、船舶管理法律調研。通過走訪政府部門、企業,了解港口、船舶管理法律的實際應用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完善建議。實踐教學內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實踐教學建議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模式,首先由指導教師集中授課,對實踐教學目標、內容、方式、要求進行統一布置,再到校外進行實習調研,由指導教師分組負責,在一個學期分散進行,期末對學生提交的報告進行批改和反饋,作出成績評定。
(四)課程考核與評價
1.理論教學部分的考核與評價
可以采取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平時考核主要從出勤、作業、課堂表現等幾個方面進行,期末考核主要采取案例分析、論文等方式進行。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占40%,期末成績占60%。
2實踐教學部分的考核與評價
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時考核,由出勤情況、指導教師評價、實習單位評價構成,第二部分是期末考核,主要通過學生提交的調研報告考核學生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
參考文獻:
[1]華敬炘.海洋法學教程.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9.
[2]高維新.海洋法教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
[3]屈廣清、曲波.海洋法(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